浙江树在心中

在浙江大地,无论城-市或乡村,用心守护古树名木,正在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方问禹编辑高雪梅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老殿下方,海拔米处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株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野银杏,树龄约年(张国平/摄)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山老殿下方,海拔米处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株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野银杏,树龄约年,树高29米,平均冠幅17米。它是历经沧桑而幸存的“活化石”,以“古”称绝,其基部世世代代萌发出22枝小植枝,已经“五世同堂”。守村头、藏深山、隐古刹,古树名木是“活文物”,一语不发,道尽千年。乡愁记忆驮尖山脚下,8棵红豆杉守望着一个古老村落——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坑源村。村里老小都知道,大概在多年前,有黄姓人家从福建莆田迁居于此,16岁的黄岩贵种下了这些红豆杉。在莆田老家,黄岩贵是财主家的长工,他与财主的女儿互生情愫,但由于身份差距,两人难以修成正果。离开莆田时,他在平日幽会的红豆杉树下挖了8棵苗。当一行人决定在坑源村定居时,他把树苗种在了村口。到如今黄姓村民繁衍至第27代,这8棵“青水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平均树高21米、胸径4.5米、冠幅13米。这段历史也让坑源村人对红豆杉情有独钟。站在村口眺望,多亩、80多万棵红豆杉树已经成林,簇拥在民居周围和丘陵山坡地里。也因为这段故事,不少游客慕名赶到“红豆杉第一村”,在古树群下流连忘返。与凄婉的红豆杉恋情相比,在公里之外的浙江松阳县杨家堂村村口,一对“夫妻树”显得更加圆满。这是两棵连着根脉的古樟树,已经有多年历史。从古树下走进杨家堂村,能看见20多幢土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斜坡之上,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伸展高层米,马头墙错落有致、连绵成片,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传统村落,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浙江省松阳县杨家堂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老屋掩映在绿树中(何玲玲/摄)古树林立的杨家堂村,村落全部由红泥墙垒砌,巷弄由块石铺就。根据“五龙抢珠”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五龙社庙正好位于山脉末端,形成五龙欲抢之势,镇守全村安宁。一棵树、一座庙、一口井,构成了中国传统乡村的典型意象。它们寄托着人们吉祥、富足、长寿、安康的祈求,承载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乡愁记忆和文化印记,更是游子记得住乡愁、找得到回家路的最好标识。相较日渐颓败的古庙、古井,与岁月同寿的树木更显弥足珍贵,越老越有韵味。瑞安市湖岭镇贾岙村口,一棵树龄超过年的银杏树至今生机勃勃,每年初冬时一身金黄。这棵高25米、胸围7.3米、平均冠幅30米的古树植于唐朝,是浙江省境内现今存活最久的银杏之一。村民何喜年说,村里老一辈人喜欢在这棵树上挂红绸带,写下朴素的心愿,如今不少年轻人同样相信古树有“神灵”,结婚时在树下双双祈愿百年好合。2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国清寺千年隋梅花姿正俏,喜迎客来道尽千年浙江天台县国清寺内住着一枝梅花,因其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故被称之为隋梅。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约年历史,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梅花素以高洁、素雅而深受喜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来天台山游览,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并竞相撰文吟咏。邓拓《题梅》诗说: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古树是指经依法认定、树龄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不仅以其年代久远、景观独特见长,也因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而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6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