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民情风俗天旱到天台来求雨

杨国强民间求雨旧时每逢久旱,举行求雨仪式,各村千百人举旗鸣鼓,规模极大。求雨分三个步骤:(一)取水或叫请水。久旱时由当地“头脑”为首主其事。把本地所崇奉的殿神请出来,称为老爷离位。再选一吉日,写在请贴上分送各村(保)协同取水。取水的人分成两队:一队在家迎接,一队去深山龙潭取水。“龙”一请到随即吹吹打打回家。队伍排列是:开山旗、水旗、锣鼓队、打木牌、扛小旗、大旗;龙轿,精壮卫队,香亭和打着旗锣伞扇的殿神。(二)接水或称“迎水”。凡取水队伍所经过的村庄都要在村口摆香案,以迎龙王。取水的本村(保)留家的一队人,打着彩旗出村迎接。把“龙”接到神殿,即将水瓶高挂于殿神前面,再将水旗插入殿神前面预置的水缸里。然后人们天天对“龙”跪拜,直到下雨。(三)迎会或称“送水”。待雨下足,就算取水成功,择吉举行送水仪式。仪极隆重,人山人海,故称“迎会”,看热闹的称“看迎会”,或称“看人会”。受到“恩泽”的村都参加送水。队伍声势浩大,沿途锣鼓喧天。此俗建国后因气象科学的进步、和水利条件完善而绝迹。国家求雨三井潭的一井和二井天台山的“三井潭”深不可测,有“通海”之说。唐道士徐灵府在《天台山记》中记载“邑中有水旱,令长每岁记情诚祈于晴雨,无不响应。亦是国家投龙壁醮祭祈福之所。高宗永淳二年投龙于此。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诏令太当卿修礼仪使韦谄,赍金龙白壁投于井。宝历元年,主上遣中使王士岌、道门威仪赵常盈、太清宫大德阮幽闲、翰林待诏禄通玄,五月十三日到山,于天台观设醮,许往三井投龙壁也。”显然,天台山是唐朝的国家统治机构向海龙王祈雨的重要场所。现在上游水库拦水后,看不到瀑布,潭也被落石填塞。三井潭的三井,有“通海”之说。北宋副宰相夏竦(年—年)作有《三井铭》一首,歌颂天台山的三井潭。《三井铭》石罅山半三井如凿圆不可窥深不可度乱涧四入飞流外落堕石不盈矫阳不涸冷激松桧碧混厓崿山灵所卫神物攸托箫鼓一鸣雷雨偕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