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临海发现古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千年府城
临海人杰地灵,享有“江南小邹鲁”“文化之邦”等美誉,台州府城文脉悠远,传承不绝,底蕴深厚,文风蔚然,留下了文武五状元、同朝五宰辅、兄弟四进士、父子三巡抚等千古佳话。
虽然中国不缺古城,台州府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自唐代临海成为台州府城,是浙江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保留唐宋格局的古城,历经宋元明清的发展,直到年台州的行政中心迁址椒江。在这年间,临海都是台州的中心,如今的临海依然保存着唐宋州城时的大致格局,并不断进化着。我们从山海、坊间、小食里看到旧时样貌,也从本地和外来的年轻人社群中,感受到这座城市不断进化着的鲜活气息。
依旧“活着”的府城|紫阳古街
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留原居民
紫阳古街始建于三国,全长米,至今保持着唐宋里坊格局、明清建筑风貌,年6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紫阳街是整个古城的中轴线。从宋代至今,它的格局几乎未变:北连北固山,南接灵江和巾山,是一条将临海南北山水联系起来的走廊,也是临海人城市生活的中心。
初到紫阳街后给我的感受其实与河坊街差不多,但紫阳街,做得更用心。在商业化改造后,还能保持一些原住民的生活,也能保持一部分古老的风貌。这是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台州府城的街巷,延续了宋朝的里坊制格局,坊中有市,市中有坊
像现在紫阳街‘前店后坊,前铺后户’的格局,就是宋朝形成的。把原住民留在古城里,也是为了保留那时候的市井韵味。
这条街,还在用旧时的样貌活着。漫步在紫阳街,石板路修旧如旧,串联着各个朝代留下的遗存,沿街的两层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砖头墙、木椽子和泥瓦片散发着江南特有的味道。
暮春的清晨,日光温柔。在龙兴寺的钟声中,台州府城“苏醒”了:紫阳街沿街的店铺,打开店门,开张迎客;石板路上,三三两两的游客路过,开始欣赏起府城的晨景;居住在城内的老人,吃过早饭,搬出板凳沐浴在阳光里,安逸地享受着生活。
在时下年轻人涌去一线大城市工作的大潮下,临海就有这么一波人要反道而行。
紫阳街是属于传统的,其旁边的小街小巷则是在大传统中的悄悄发芽生长的新力量。
深入到古城幽静的小巷去发掘新事物是爱折腾的年轻人的生活,也是态度。
比如,长城脚下的再望书苑,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不仅读书如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停review。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也是这家书店的主人想传递给观看者的态度…
再比如,18Reservaroastery,临海独立精品咖啡馆的代表之一,被简称为18R。主人林跃然既是咖啡师导师,也是世界咖啡师大赛的总决赛评委,手下带出来的优秀咖啡师证书挂满一面墙…一直致力于咖啡文化的传播,无论是举办咖啡比赛,还是咖啡体验课。他结合临海本地食材特色,将临海餐桌上的特有食材,做成咖啡配方,比如:比如临海人在正月十四吃糟羹,18R就研发出了甜羹拿铁;店内的爆款“草糊咖啡冻”以临海甜品草糊为基底;“老酒拿铁”则加入了台州酒厂八年老酒。
首次来到,点了一杯草糊咖啡冻拿铁,咖啡应该是用了深度烘焙的豆子,焦香浓郁,奶味也很香浓,草糊在咖啡里面游走,仿佛果冻一般,虽然搭配着传统小吃的名字,但是口感还是很新潮的。
还有,那个名叫“五月”的扎根在临海的青年团队的小院子--重逢之岛小酒馆:商业纪录片导演张迪生在游遍全球之后,选择台州小城创立的精酿酒馆“重逢之岛”。在小城里尽力普及推广精酿文化,并不定期发起关于电影、艺术、精酿的有趣活动。“期望每一位上门的客人,都能“与生活,与好友,与一切的美好久别重逢”是他们的美好夙愿。
正负片filmflex复古相机铺:主理人黄岳升是一名独立摄影师。许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胶片记录临海。店里整齐摆放着他多年的收藏,既做展示,也可以售卖,还提供租用相机给大家拍摄,拍好的照片还能在店里进行冲印。
小酒馆所在的院子,是临海古城的僻静一隅。“五月”团队的办公室也藏在院子里。
年轻人到底能不能生活在小城市?
他们已然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小西湖|东湖
关键词:人少、景美
位于古城东门外的东湖,是台州府城文化旅游景区重要一环。它于北宋端拱二年()开凿,原是水军舶船屯兵之所。宋熙宁四年(),台州郡守钱暄将其拓建为湖,并建成园林。被清代著名文人俞曲园赞叹为“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宋时,城墙下的东湖深得文人墨客喜爱。特别是夏天,荷花盛开,大家纷纷前来观赏赋诗。多年过去,东湖依然是临海人民喜欢的旅游景点。
东湖南北纵长,园林以中堤为界,分为前后两湖。十米高的八角湖心亭是前湖的中心,登临亭台俯瞰,周边风景一览无余:“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
在东湖漫步,微风徐来,远山近水,风光秀美,一动一静中让人仿佛回到了宋代。
台州府城墙|当长城遇上江南
关键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台州可谓是赫赫有名,戚家军就是在台州连续挫败倭寇,九战九捷,史称“台州大捷”,戚继光一战成名。
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开创以来,已有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
很多人都听说过“江南长城”,其实就是指台州府城墙,因为,从西北角开始城墙因山势而起,潜入森林,逶迤秀美,像极了长城,才得名“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东起揽胜门,登级石阶后先俯瞰东湖水榭,再入长城,全长六公里,走完至少两个小时,我们边走边拍,花了两个小时仅走了一半。
连接着城墙的城门也是每一个都不尽相同,靖越、兴善、镇宁、朝天……经过历史的洗礼,都长成了自己的模样。
墙洞里的青苔,城头的杂草,风化的墙砖,斑驳的墙灰,石头上的包浆,模糊的字迹,走在墙洞里,回声荡漾,身边所有的细节,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那种凝固的岁月,好像瞬间穿越回了古代,失落的文人,匆忙的商贾,劳碌的马夫,嬉闹的儿童……从我身边鱼贯而过。
戚继光在临海创造性发明双层空心敌台,后被大规模应用于北方明长城。
美食|山的厚重和海的灵动,交融在食材与口味之中
作为国内米其林三星,从临海出发的“新荣记”,已将小城的滋味送到四面八方。山海之间,岁月流转,孕育了临海独特的饮食风貌。
有些味道,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临海特色小吃有上百种,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凝结了府城人民的生活智慧,海苔饼、乌饭麻糍、麦虾、麦饼、麦油脂……数不胜数。街头巷尾、美食飘香,小城安宁,灯火可亲。
紫阳麦虾
在鱼米之乡的江南,种植小麦且以面食为主的地方并不多见,临海是一个例外。麦粉加水搅拌成浓稠的粉浆,刀沿着碗口,刀刀划下,一条条“面疙瘩”便滚入锅中。由于这面疙瘩,长得像虾,便有了“麦虾”这个名字。现在当然有虾,还会加入牛肉粒、香菇、蛋丝、萝卜丝,看着有点像我们平时吃的面疙瘩,但麦虾吃起来更鲜、更入味。
紫阳牛肉麦虾店,就藏在王天顺海苔饼边上。店主朱菊华今年67岁,也是掌勺大厨,大家都亲切地喊她“麦虾婆婆”。
我们两个人点了一份牛肉三鲜麦虾,打算分着吃,没想到分量这么大,我们两个人也没吃完一碗面,婆用料超级足,除了“吃几口就翻到一只虾”的完美体验外,还有颗粒饱满的牛肉粒,看得到筋跟肉镶嵌。也许这就是“有一种饿就婆婆觉得你饿”。
好吃的店铺,可能招牌不大,其貌不扬,但咬上一口,都洋溢着家的味道。
始创于年的国营老字号白塔桥饭店,是紫阳老街上名气最响的一家饭店,同时也是临海最后一家国营制饭店,承载着几代老临海人的味觉记忆。白塔桥做的家常菜是临海最老底子的味道,人均60左右,性价比太高,所以只要营业,就不缺客人。
火烧饼、白酒酿、炒肉片、糖排点单率都很高,还有公认临海最好吃的蛋清羊尾,在一楼就能看到蛋清羊尾的炸制全过程。
逛古城人手一个的小吃,必须是海苔饼了,一走到紫阳街就能闻到阵阵海苔香。我们分别在九九和王天顺都光顾过。
价格都是统一的1.5元一个,可以到单个买,也可以十个一捆的带走。海苔饼一定要趁热吃,因为第一口极酥,馅烫滑,带着海味与油香。九九的海苔饼馅料更为清淡,适合不爱吃甜的人士。王天顺的海苔饼芝麻香,馅料微甜,更符合我的口味。吃够了再打包,一张粗油纸卷成一筒,浆糊封口。拎回家,随时摸一块配着热茶嚼,心满意足。
乌饭麻糍
做法就是取新鲜乌饭叶的汁水,浸泡出紫黑色的糯米麻糍,成型后裹上芝麻等馅料,饿的时候来一个,非常顶饱。
草糊
草糊冻消暑冷饮,利用石莲或甘草熬制而成。适合七八月份饮用。是台州当地的特色饮品。
白水洋豆腐拿铁
位于紫阳街号的咖啡店,店铺门口在侧巷,但是临街的窗口很讨巧的打上了广告,一杯名为“蛋清羊尾拿铁”和另一杯“白水洋豆腐拿铁”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虽然名字看着搞怪,但是味道还是很正常的,白水洋豆腐拿铁底部一层黑芝麻,面上一层豆腐,配上奶咖,咖啡的味道是清淡挂的。
开阔的山海精神、傲然的江南风骨、千年府城的文脉、紫阳老街的烟火……共同构成了古城临海的斑斓底色。
交通指南|
到临海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是高铁,杭州出发2h、上海3h
临海站出来打车到老城区,车程约30分钟
自驾出行杭州出发约3.5h、上海约4.5h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