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国清寺的两处古迹,丰干桥和隋塔
国清寺被誉为中国最有良心的寺院,身为5A景区免收门票,斋饭2元一位,管饱。
进入国清寺前,远远看到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隋代古刹”四个大字。传说,国清寺和那个名声不太好听的隋炀帝杨广有关。
要站到“隋代古刹”四字边上,必须要经过一座千年古桥——丰干桥,游客脚踏而过却很容易被忽视的文保实物。
矗立桥头的石碑介绍,此桥建于宋代,为纪念唐代高僧丰干禅师而建。
丰干禅师在天台和拾得、寒山的传说很多。
丰干禅师居住在国清寺内的虎啸堂,时常骑虎外出云游。拾得是丰干捡拾来的小和尚,在国清寺厨房帮忙干活。寒山则是隐居在寒岩上的高人,时常接受拾得的食物救济。
当时有个台州官员叫闾丘胤,患有头痛病。一天遇到丰干和尚,和尚一口水喷到闾丘胤头上,头痛立刻好了。闾丘胤很高兴,就询问丰干天台有没有高贤人士?丰干说,国清寺里有两个高人,他们叫拾得、寒山,你要好好礼拜。
闾丘胤知道国清寺有个高僧叫丰干,却不知道治好他头痛病的就是此人。到了国清寺,闾丘胤首先打听丰干禅师在哪里?僧人说,丰干禅师已经外出云游。又问拾得、寒山,僧人说他们今天都在厨房帮忙。
国清寺内四方竹闾丘胤到厨房见到两个衣衫不整的僧人,得知他们就是拾得、寒山后,倒头便拜。
拾得、寒山哈哈大笑,问闾丘胤拜他们干嘛?
闾丘胤将一僧人治愈他的头痛病,并指点他来拜访拾得、寒山的事情说了一遍。
拾得、寒山说道,丰干多嘴。又对闾丘胤说,你有眼不识阿弥陀佛,帮你治病的的就是丰干大师。
说完,两人牵手走出国清寺,出门后立时无影无踪;丰干也再没有回来。从此,国清寺再无丰干、拾得和寒山。
原来,丰干、拾得和寒山是一佛和两位菩萨的化身。丰干是阿弥陀佛,拾得是普贤菩萨,寒山是文殊菩萨。
为纪念丰干禅师,便将寺院门口的15米长的石拱桥命名为丰干桥,至今已经一千多年。
走过桥,在桥的一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浓缩了唐朝天文学家“一行禅师”奉唐明皇李隆基的圣旨,为了编写新历法,不远千里从长安徒步到国清寺拜访高僧,最终编写出了《大衍历》的故事。
据说,一行到达国清寺的那天,一直东流的门前溪水突然反向西流,原来是一行的诚信感动了上天。
这块“一行到此水西流”就竖立在当初溪水西流的地方。而一行禅师的墓就在天台县国清寺山门外七佛塔上方。
在七佛塔后方,耸立的就是已经有多年历史的隋塔。
隋塔,又叫报恩塔,相传在隋开皇十八年(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建造的报恩塔。塔高59.4米,六面九级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形与杭州六和塔相似。颜色绛黄,雄伟壮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