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中广泛流传的净土宗,以及在天台山

引言

净土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修行简易,尤适合于中下层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故仍广泛流行。天台宗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最早的一大宗派。

净土宗

净土宗是宋代佛教中广泛流传的一个宗派。净土宗创于唐代的道绰(-)及其弟子善导(-)。东晋慧远最早提倡求生“净土”,是为净土宗的先驱者,后被净土宗人追认为“初祖”。净土宗是以《净土三经》(即《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佛经》)为主要经典,尤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极乐”净土,为每日必念“功课”。这种“净土”法门,非常简便、易行,很适合广大下层民众祈求摆脱苦难的要求;而统治阶级又需要这种“希有神方”,用以安慰自己,欺骗群众,故乐于提倡。所以,净土宗从一开始就盛行起来。

宋代净土宗的代表人物有:延寿(-)、省常(-)、宗赜(一作颐,生卒年不详)。其实,宋代修净土的还大有人在。例如天台宗第十七祖知礼和台宗名僧遵式,都是净土宗的狂热信奉者。可以说,宋代净土宗成为当时佛教各派的“共宗”,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佛教世俗化的一种倾向,说明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和“厌弃”,追求往生“净土”成了无限“美妙”的境界!这就使净土宗的宗教影响远超其他各个宗派。

天台宗

它的活动中心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故名天台宗。天台宗的根本经典是《法华经》,故又名法华宗。天台宗的实际创宗者是智镠。据佛教典籍记载,天台宗渊源于北齐、南陈,创于隋,盛于唐,中唐以后趋于式微,五代末赵宋初衰而复振中兴。其传授系统为:龙树一慧文一慧思一智镠(智者大师)-灌顶一智威一慧威-玄朗-湛然一道邃-广修一物外一元琇一清竦一义寂一义通一知礼。义寂以前诸祖师皆在宋以前人。宋代天台宗,始自义寂(-)。按上述传授系统,义寂为第十五祖。

自唐安史之乱,又经会昌(-)法难,五代离乱之后,天台宗经籍疏论散佚殆尽,以至在湛然以后、义寂之前,诸师只能口传师说,弘法无凭,处于停滞状态。而在邻邦高丽、日本则保存有中国佛典甚多。于是,四明法师子麟即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往高丽、日本援求天台教籍。其后,高丽遣使李仁日(一作旭)送子麟西还。吴越钱王于郡城(东寿昌)建寺院以安其徒。这次子麟法师东渡求教籍是有成绩的,而且带来了门徒,唯因史籍记述不明,未知所求得的是何种天台教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此开始,天台教籍之回归中国,与历代吴越王笃信佛教,扶助搜寻,关系很大。

其后,吴越王钱俶因览玄觉禅师的著作《永嘉集》时,遇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语,就教于德韶国师。韶师说:“此是教义,可问天台寂师(义寂)。”钱俶遂召寂师至金门建讲席,并问前语之义。寂师回答说:“此出智者《妙玄》(《妙法莲华经玄义》)。自唐末丧乱,教籍散毁,故此诸文多在海外”。于是,钱俶遣使十人往日本求教典;钱俶又亲致书信并以五十种宝物,遣使往高丽求换天台教文。

宋太祖建隆元年(,高丽光宗十一年),高丽名僧谛观奉王命来送教乘并求法。谛观入宋,即往天台螺溪定慧院参谒义寂,把所带来的全部天台宗教藏悉归于寂师教门。其中,有《智论疏》、《仁王疏》、《华严骨目》、《五百门》等。至此,天台“一宗教文复还中国”,以此为契机,天台宗开始走上“中兴”之路。《佛祖统纪·吴越王钱弘俶传》说,“于是一家教卷,复见全盛。螺溪(义寂)得以授之宝云(义通),宝云得以传之四明(知礼)”,“宗势中兴,推其原委,实自钱俶护教之功”。

从天台宗本身而言,谛观送来教乘,在螺溪十年而亡,很有贡献;而义寂搜集台宗教籍,弘传天台教义,在宋实为关键。义通(-),字惟远,高丽王族出身。他于后晋天福(-)末年,即高丽定宗二年(),渡海入华求法。先至天台云居德韶国师门下习法,契悟南宗(即先学禅)。后拜螺溪义寂大师,受学“一心三观”之旨,悟到圆顿之学最为精湛的义理在此,遂留受业。当时,义寂传法弟子百余人,外国十人,义通实为高弟。义通在螺溪二十年,学徹圆教,“具体之声浃闻四远”。

宋乾德年间(-),义通整理行装,假道四明(今宁波),准备乘船返国弘法。当时,四明地方长官钱惟治(钱俶之养子)诚恳挽留义通在四明弘法。宋开宝元年(),适逢漕使顾承徽舍宅立寺,于是延请通师开山。寺初名传教院。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其弟子延德诣京师(开封)奏乞寺额。次年()四月,宋太宗赐额“宝云”,传教院即为宝云禅寺,通师乃“宝云启发之宗主”,第一代住持。后遂被尊为“宝云大师”。

宝云大师自开宝元年起,在宝云禅寺敷扬天台教观二十年,其间还应邀于四明阿育王寺屡建讲席,先后开讲疏释《观无量寿佛经》和《金光明经》等。其弟子众多,升堂受业者不可胜纪。其中,知礼于太平兴国四年()从通师学天台教观。雍熙元年(),遵式亦投于通师门下受学。义通大师与其高足知礼、遵式师徒相传,对宋代天台宗影响极大。义通弘传天台学说,对台宗贡献很大,被尊为天台第十六代嫡传祖师,“天台宗主”。异国人,游学中国,竟成为中国佛教一大宗派-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罕见的。

关于义通的业绩,四明石芝台宗僧人宗晓在南宋嘉泰三年(癸亥,)编集有关文献二十四篇,名为《宝云振祖集》,收入《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七。义通的嗣法弟子知礼(-),是宋代天台宗的“继往开来”者,为天台宗嫡传第十七祖。他的弟子多达千余人,而“嗣其业而大其家者”,则广智(尚贤)、神照(本如)、南屏(梵臻)三家。他这一系,名师辈出,如广智系有善月、宗晓、志磐;神照系有有严、了然;南屏系有从谏(慈辩)、宗印、法照、法云等。义通另一高弟遵式(-),与知礼齐名,亦很有成就。他与知礼虽不一样,但同属于“山家”(正统派)。

宋代天台宗值得一提的,还有悟恩(-)。悟恩出于慈光志因一系。他是义通的同辈、知礼的长辈。他有不少著作,其中《金光明玄义发挥记》(简称《发挥记》),对于在宋景德之前尚在流行的、智者大师的《金光明经玄义》之广、略两个本子中的广本,围绕“观心”等问,提出异议,从而引起天台宗的所谓“山家”、“山外”之争。争论双方,“山家”是知礼出面,与悟恩的再传弟子庆昭、智圆等争论。

这场争论,历时七年,知礼本人还写了两卷本的《十义书》,对这场争论进行总结。这在宋代天台宗史上是一件“大事”。知礼的再传弟子继忠在此事后八十余年(宋熙宁九年,)所撰《十义书·序》,是对知礼总结之总结性的说明。其实,对智者大师《金光明经玄义》广本有不同见解并非所谓“叛逆”、悟恩一系受贤首、慈恩学说的影响,只信智凯《金光明经玄义》的略本为真作,而主张观心法门应该是真心法门,即以心性真如为观察的对象,又主张真心无性恶,真心随缘而起等说。

这些主张为知礼所反对,知礼相信《玄义》广本为真,起劲宣传广本,实乃以天台宗正统派自居,自称“山家”(山,天台山之本家),而斥悟恩一系为“异端”,贬称其为山外,无非要宣示只有知礼一系的“山家”理论才是天台的正宗。所以说,“山家”与“山外”之争,宗派性很强。

结语

至于纯粹的净土信仰,省常在宋初效法庐山莲社故事,在杭州西湖结净行社,集合僧俗千余人,提倡念佛。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居士的提倡,净土修行更为广泛,影响很大。宋代天台宗之中兴,一般都说是知礼,其实中兴的基础始于义寂一义通。天台宗亦撰有佛教史。例如:理宗嘉熙(-)年间,宗鉴所撰《释门正统》八卷,度宗咸淳(-)年间志磐所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从内容上看,《统纪》优于《正统》;从对“山外”派性上看,《正统》胜于《统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3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