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构天成平顺天台庵
《天台》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台迥不赊。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
在山西长治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有北耽车乡王曲村,这座僻静的小村庄东傍山谷,西临漳河,东南北三面农舍鳞次栉比,林木苍翠,远山近水,景致极佳。村口的坛形小丘上有一小院,院内平整铺砌着石板,十几株碗口粗的松柏稀稀拉拉地分布于内。除西北侧大门外,院子东南西三个方向并无围墙,只有低矮石栏环绕,既可供村民日常小憩,也可在此眺望远处的平畴田野和滔滔漳河。院北,一座孤零零的大殿静默矗立,这座周身散发着古朴沧桑之感的厅堂式建筑正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五座五代木构之一——天台庵。
天台庵是汉传佛教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分裂的局面,浙江天台山智顗和尚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天台宗融合佛教南北各家教义和神观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是首个统一的汉传佛教派别,又因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花经》,故而该宗派亦被称作法华宗。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平顺天台庵正是隋唐佛教南北交流的有力印证。
庵院大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建在一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殿身正面与侧面的明间开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在我国现存早期木构中十分罕见。殿身四周有檐柱12根,柱头施卷杀,卷杀手法较宋代和缓。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间有阑额,不设普拍枋,阑额在转角处不出头。柱头上施单杪四铺作斗栱以承屋檐,跳头上设替木承托撩檐槫,华栱后尾是用四椽栿的两端伸出墙外制成,既无令栱,亦无耍头,梁架与斗栱紧密地连结为一体,整体构架简洁明快,刚度极佳。这种手法在《营造法式》中谓之“枓口跳”,梁思成在《营造法式注释》中所举“枓口跳”之案例即为平顺天台庵,足见其典型性。大殿檐出深远,起翘明显,“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正脊施灰筒瓦及硕大元代琉璃鸱吻。总体外观灵动飘逸,舒朗大方。
殿内敞阔无柱,梁架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朴实无华,既无重叠构件之繁亦无虚设之弊。四椽栿有残存金黄色五爪龙彩绘图案,栿上设侏儒柱、大斗以承平梁,平梁两端施托脚,用以稳固梁架。平梁上又置驼峰、捧节令栱以及替木承托脊槫。
殿外东矗立着一方赑屃鏊座石碑,造型古朴别致,上施赑屃盘龙,下施鳌座,天宫内镌刻一佛二菩萨。遗憾的是千年风雨侵蚀,已使碑文漫灭不清,无法辨认年代。不知是受佛法的影响还是建筑本身的魅力所致,那只石碑下的龟趺鏊座歪着头朝向大殿的方向,似乎在倾听佛经,也似乎在欣赏伴随它千年的大殿风采。
年底,天台庵落架大修,在殿内脊槫两替木内侧,发现“长兴四年九月二日”及“大唐天成四年创立”两处墨书题记。中国历史上使用“天成”年号共三次:一是南朝梁贞阳侯萧渊明于公元年使用;二是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于公元年至公元年使用,但安家国号为燕且反唐,故不会出现“大唐天成”字样;三是五代后唐李嗣源于公元年至公元年使用。唐天佑四年(公元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但占据山西一带的李克用并未臣服后梁,而是继续使用天佑年号,距天台庵西南七十余公里的长子县崇庆寺内保有一段天祐九载经幢,即为当时河东地区继续延续唐之例证。公元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后唐灭后梁。公元年李嗣源继位,年号“天成”。“大唐天成四年创立”字样的发现,为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将天台庵确切的创建时间定格在了公元年。
天台庵虽为五代建筑,但整体结构依旧呈现唐代风格,是我国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的珍贵实例,它不仅反映出唐代在僻远山村兴建寺庙的建筑水平与成就,且蕴含着悠远的宗教文化,对于研究唐代建筑艺术和宗教流布都是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座高台之上的庵院,亲历历史的风云变幻,如先知般凝望着大千世界,它带着昔日大唐咄咄的气势迎面而来,骄傲地挺立,固执地守护着大唐最后的荣光,也铭刻着李克用、李存瑁父子匡扶大唐的雄心,虽然偏居深山一隅,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漳河真是一条时空隧道,沿着河岸行走,可以穿越到大唐,能够转换到大宋,连五代、金、元这样的短暂王朝也可以在这里寻觅的到。山坳里大屋檐的如翚斯飞,村落中旧庙宇的斑驳琉璃,岩壁上造像窟的拈花一笑,残碑下赑屃抬首永恒的凝望......一切的一切在寂静里氤氲醇香,在无声处飞舞流光。岁月轮回,一千年在此不长,冥冥之中,有和我们精神生命契合的东西,于我们而言,也许就是灵性对永恒和意义的追求。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是多么渺小的存在,就像一颗沙砾重回大地,我们所矜夸的最终都会消失在漫漫岁月之中,成为青葱记忆。恰如这里,每天太阳总会照常升起,照耀这里的青青石板路,留下斑驳的光与影。
当殿门关闭,似乎合上了一帧厚重的历史卷轴,眼前阳光明媚,清风拂面,令人感慨系之,思绪万千。时光总无情,历史却有意,人生百年似白驹过隙,只要不愧对岁月,就能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转身踏出院门,鸟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引起一阵声浪,回眸间,这殿、这碑涌成一片无声的海,顿时一种令人感动的宁静洗涤了心灵的尘埃,就连殿前的树、鸟、阳光和清风也显出别样的庄严。“总持者,持诸善法不令漏失,遮诸恶法不令得起”,在看的见或看不见的世界里,千年天台庵为我们守护着一方神奇的、安宁的、充满智慧的净土。那一刻,我的心不知被什么填满,充实和空虚同时袭来,仿佛身体在变轻,变成了一片叶,飘荡着融入大殿翼角的光晕里。我不知道是否也能越过千年时空,凝在树的枝头,用最平凡的方式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我只知道,在阳光的慷慨里,我愿做天台庵前一片叶,用生命体悟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一声鸟啼的富足与丰满。这样,当秋风来临,我便能心怀感恩地重归大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