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十景的诗意

EDM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天台山十景的诗意

撰文、摄影

闲云

天台山素有十景之说,十景的名称如同它的景色,极为秀丽。未见景色,只需听到它们的名称,就让人陶醉其中,渴望着能到实地一睹风采。桃源春晓、赤城栖霞、双涧观澜、华顶归云、螺溪钓艇、清溪落雁、南山秋色、琼台夜月、石梁雪瀑、寒岩夕照。十个富有诗意的名称,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天台山的所用魅力都包含其中了。赋予天台山十景名称的是元朝邑人曹文晦。后人去其中清溪落雁、南山秋色二景,成天台山八景。

赤城山

曹文晦隐居于赤城山脚下,他喜欢游览家乡的山水,时常策杖出游。寻幽探险中,他给天台山命名了十景,并赋诗记胜。诗中既有对景色的赞美,更有他对家山的那份热爱。“赤城栖霞”是他最为熟悉的一景,他就住在赤城山脚下,每天推门可见的就是赤城山。赤城山远望如城堡雉堞,赤色的山岩又如片片霞云,高耸于天际,孙绰就有“赤城霞起以建标”的诗句,赤城山也就成为了天台山的标志。“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绣段,仙翁泻下丹砂瓢。气连海屿贯旭日,光入溪瓮生春潮。我欲结为五色佩,碧桃花下呼周乔。”就是曹文晦写下的《赤城栖霞》诗句。写下这首诗句,是在他的新山别馆中,新山别馆就筑在赤城山下。他是面对着赤城霞写下这首诗的,赤城的霞色映在了新山别馆中,也映在了曹文晦的脸上。“天台山十景”在他的诗集《新山集》中也称“新山别馆十景”,显然他是要将天台山的美景收入他的别馆之中,也收入他的内心之中。

在《新山别馆十景并序》一文中,曹文晦表达他对景与乐关系的理解,“耳目所得者为景,性情所得者为乐。景常多而乐常少者,何也?”为何身边的美景引不起人们的快乐?他首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今夫农夫樵牧之处于山野也,云峰雪岭,青泉茂林,日当其前,身劳于斧斤犁锄而不知所以为乐。富贵之人心醉于声色势利,虽有凉风佳日,异卉名花,亦不暇顾以为乐。间有高世绝俗之士,归田园而见南山,拄手版而挹西爽者,噫,可数也夫!”农夫和富贵之人从美景中得不到快乐,是因为他们没有去感受这些美景。只有高世绝俗之士,他们悠然见南山,感受着天地间的大美。

曹文晦坐像

曹文晦(—约),字辉伯,号新山道人,他自幼就从胞兄曹文炳习文史诗赋。曹文炳,字君焕,号霞间老人,兄弟俩人以诗传名,称为“二曹”。清朝学人顾嗣立编有曹文晦的诗集,诗集称《新山集》,诗集中收有一百多首曹文晦的诗。在《新山集》中,顾嗣立称曹文晦“颖悟多识,而雅尚萧散。好吟咏,大有情致”。对于他的诗,顾嗣立也大为赞赏,称“元季台人能诗者,以辉伯为首称云”,在顾嗣立心中,元朝天台诗人中,以曹文晦为最好。《三台诗录》中称他的诗“秾丽鲜新,工于咏物”,他留有《咏十器》诗。其中《咏十器其二鹤骨笛》曰:“长颈中虚发妙音,秋风一曲水龙吟。唤回城郭千年梦,吹断云霄万里心。楚水棹闲修竹老,孤山春去落梅深。此时消尽扬州兴,只有山阳泪满襟。”曹文晦生性简淡,不乐仕进。元至正八年(),乡友许广大任庆元路鄞县尹,聘他为儒学教谕,被他推辞了。

在家乡墙头曹,他筑馆读书,过着隐逸的生活。馆称新山别馆,在他所写的《新山别馆十景并序》一文中,对新山别馆的环境有详细的描述,称新山别馆“直赤城之阳,乌冈之右,陇势北走而中断,屋临山北,缭以修垣,牵连冈陇,前挺高竹,后耸群松,上下杂沓,苍翠如织”。面对赤城山的新山别馆,前植修竹,后有松树,如此清幽的环境也是读书的佳地。馆内的格局为“东偏为门,登右版,涉陇上,旁通支径。弯环花竹,间入馆中。西翼小亭,坐可五六人。有员峤却立其前,树气清郁,禽语浏亮,皆若效奇以出,映带后先。”院内的小径旁,植几丛修竹,数株花卉,幽清的小径深处,筑一小亭,约五六位友人,在亭中饮酒吟诗,好不风雅。这篇序文写于元至正庚寅夏日,也就是公元年。那年夏日,庭院前的荷塘中,荷花在微风中摇曳,曹文晦在月光下写了这篇序文。

天台山十景诗

在新山别馆,曹文晦常与本邑名士吟诗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他的诗有几分田园山水,也有几分隐逸情怀,《和山居六咏》可显他的隐逸之情,《和山居六咏》其六曰:“不钓湘江不洞庭,一庵高卧白云层。姓名幸不官人识,面目从教俗子憎。麦陇晓晴来馌妇,竹林秋晚约棋僧。分光自有松头月,高照世间无尽灯。”

元朝末年,因战乱,民不聊生,刘基奉命来浙东招抚。在一个秋日,刘基曾造访新山别馆。两人写诗唱和,以表达他们的忧虑,曹文晦写下了《和刘伯温感怀》四首,其一曰:“在昔曾闻夏变夷,台莱自足固邦基。为言横槊赋诗士,不是投戈讲艺时。野外观风忧稼穑,江边回首见旌旗。斩蛟未有旌阳术,安得相从闾左慈。”对于刘基的推荐入仕,他还是推辞了。

六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新山别馆已不存,只有曹文晦的诗依然传阅,从他的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新山别馆当年的风采,也能领略到一位诗人对家山的情怀。“晓山遥见赤城霞,近远人烟四五家。昨夜不知何处雨,满溪流出碧桃花。”是高鹤年在民国时期所写的《天台山游访记》中的一首诗,诗中的“近远人烟四五家”也应包括墙头曹这个村庄,当年曹文晦的新山别馆就在村中。一场春雨之后,古村就隐约在桃花之中了,碧水之中漂浮着几朵桃花,这让高鹤年有所感慨。赤城霞光映照着古村,让人想起天台山十景的诗情。

?

长按二微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