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这个鲜为人知的天台山,你知道在哪吗
很早以前就听人说
在钟祥城东有一个仙山叫天台山
山上有座古老的山寨
在寨子中央有个玉皇观
当地的人春秋祈祷
远地四时朝拜且很灵验
可惜后来被破坏了
但原址尚存
民国二十六年(年)《钟祥县志》有一定的记载
经多方打听并休闲美女当向导,带我们一行向天台山出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登到达古寨,见石寨门与现代民居大门宽度、高度大致相等,因年代久远与战火摧残,早已没有了门框、门头、门墩等构件。
从残存的此门入寨,可见寨内地基原貌。寨子呈不规则形,并有四个寨门,外墙随山势起伏有4米左右的高度,顶部外宽约1米,内侧降低高度,另有通行的内走道。
寨中部有一座古观建筑,就是传说中的玉皇观,它是坐北朝南方位,三间的建筑格局,进深比面宽略多一点,原宏大的中殿建筑毁失已尽,其一处现代石棉瓦搭建的香台,显示还有远近不等的香客,先后曾经来过。
玉皇观内现存《重修天台山玉皇观功德碑记》、《郢东玉皇观》《盖闻天台山玉皇观》《玉帝会碑》等古碑10余块,你若仔细辨认,还能发现一些重要历史资料。
我重点考察了大清雍正十二年(年)《置田碑记》(道士陈义真募众捐田给玉皇观)与清乾隆九年十二月(年)《重修玉皇观碑记》二碑。
分别大意为:“郢中东面有个山叫做天台,山上修有玉皇观,里面供有真武祖师的法像,一年四季祈祷远近的都来参见祖师......唯庙田甚少,不足以常住膳食,道教人员陈义真招募大众捐田,一时神和人相互感应,信众纷纷捐钱,用钱十八两,购黄泉田一石(一亩或十亩),给予观内,以供观内常住人员用膳,剩余的其他杂费,义真捐出。”今古迹之所以没有泯灭消失,难道不是全靠修葺补治吗?有没有人,不为身家计划?不为子孙作打算的?以日夜操劳,以成功而快乐的?而不是象秦越相隔而觉得不相关、不关己,现玉皇观住持陈义真则不是这样的,这个观建于明代历经多年,这期间废除、兴旺不知多少次了,最近又将倾圮,陈义真独自以继往开来为己任,而倡导四方好义人士,一起来鼎力翻新,做到比金质盆盂样牢固的殿宇。……不求名利的把衰落振兴、坏的修理,使全部劲毫不保留,后来继承者姑且有同心的话,何必多虑这个观容易腐朽呢?……而陈道栉风淋雨奔波,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原本是我耳闻目睹的事情,所以,写这些为世上替自己与子孙谋划打算者,而觉得惭愧呀!
从残存的碑刻时间上看
分别有刻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年)的《重修天台山玉皇观祖师大殿碑记》,雍正十二年(年)的《玉皇观香火田碑志》,嘉庆九年盖闻天台山玉皇观(清道光十七年即年)盖闻人以神为主(清同治五年即年)玉皇观(清光绪二十七年(年))等,可见历史久远时间不一。
从名称上看
这座山的名字叫天台山无疑,主要供奉的是祖师法像。
从捐助地域上看
买田、捐田者,近的有钟祥,远的有京山,如《玉皇观》(清光绪二十七)“所以安神子王扶贵、王扶华先年施旱田四亩.松山一形......特出钱十串,归于玉皇观住持执掌,以作香火之资”《重修天台山玉皇观功德碑记》“香火田一分坐落桐树正冲,粮四升,在京山宝正十甲。具施田大小七坵,系泉水灌救、私堰一口,树木在内,八日轮流观庙公放”,这此,充分说明当时声名远播信众甚广。
从赞颂人员上看
既有“游衲燃灯”“羽士陈义真”等道教人员,也有“信善高其书捐资”“纠首幸其林,幸荣寿,幸荣福”等信教群众,募捐修殿的感人事迹。
从修葺上看
如《重修玉皇观碑记》“兹观建于有明之代,多历年所,其间废兴不知凡几矣。近者又将倾圮”《本境天台玉皇观》(清道光十三年)“建修先朝数百余年,虽累世重修,奈神峰冲宵......今将捐资重修前后殿焕然一新,...永垂不朽矣”。由此可见,在数百年历史上,历经风雨屡坏屡葺与多次维修扩建。
“天台山玉皇观内供真武法像”,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武大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尊神,现武当山供奉主神就是真武大帝,昔日辉煌的宏大建筑玉皇观,为何灰飞烟灭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了呢?
《钟祥县革命斗争史》载:“日寇侵占钟祥河东之后,在县城和各军事要地遍设据点……黄家集为敌东面重镇驻一个大队,东桥为京钟必经之道,驻敌百余人,……日军所到之处,都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房屋被烧,财产被掠夺,无辜人民惨遭杀害,黄集,东桥二地拆毁民房多栋,附近乡村则多栋,旧口北街拆毁大半”。
下山回望,钟祥市东桥镇墩岭村8组天台山上的玉皇观,衷心期待,“沉睡”70多年的玉皇观与宝福寨、古东桥等景观,一起整合并重振雄风再铸辉煌。
老杨说
钟祥
喜欢钟祥山水与钟祥历史趣话的网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