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天台山万木之王秃杉传奇
摘要:被称为“绿色寿星”的古老孑遗植物秃杉一度认为濒临灭绝,极其珍稀。但是就在高黎贡山西坡天台山下,一片人工秃杉林的横空出世震惊了整个世界,彻底打破了这种说法。这片秃杉林是世界人工林单位蓄积量的“世界之最”,是当年高云、高山两位师傅用生命和汗水浇灌成功的,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之下,秃杉最终栽遍整个腾冲地区。
高黎贡山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在其茫茫的林海中蕴藏着大量珍稀植物,有冠压群芳的大树杜鹃,让西方园艺家梦牵魂绕的光叶珙桐,热情似火的山茶花,美丽迷人的兰花,植物活化石的桫椤,更有被称为“绿色寿星”的古老孑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秃杉。
秃杉是杉科台湾杉属,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秃杉非常长寿,有的树龄可达两千年以上,在三百年之后仍具有旺盛的生长能力,被植物学界称为“绿色寿星”。秃杉树高大挺拔,树干通直,最高可达75米,胸径可达2米以上,是世界上有名的巨树之一,素有“万木之王”的美誉,是真正的栋梁之材。秃杉心材紫红褐色,能够散发出清香,纹理通直且有光泽,软硬适度,耐腐性强,易切削加工,切面光滑细腻,不裂不翘,是制作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的珍贵木材。正因为秃杉木材优良,使得历史上秃杉被疯狂砍伐,遭受灭顶之灾,加上秃杉在天然状态下更新不良,因此处于濒危状态。在世界范围内,秃杉仅在缅甸北部和我国云南、贵州、湖北的几个州县有少量分布,而且一般都是散生,为此人工繁育就迫在眉睫。人工栽培的秃杉具有成材快、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秃杉树冠呈塔形,枝条修长下垂,树姿优美,生长迅速,也是园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展秃杉,年林业部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召开研讨会进行秃杉地理种源资源研究和繁育培训。在会上一位教授沉痛的讲道:“秃杉在中国已经极度濒危了,大树只有十多棵。”当时,腾冲县林科所所长、林业工程师何绍贤也参加了这次培训,听到这种说法后开始向入会专家交流。何绍贤介绍道:“秃杉在腾冲地区并不珍稀,在高黎贡山西坡,天台山上有一山成材的大树。”此言一出,入会专家学者异常诧异,很快专家闻讯前来高黎贡山西坡天台山调查,于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很快浮出水面,并传遍天下。经过勘查,天台山人工秃杉林现存多棵,树龄最大的约80年,大部分在60年左右,平均树高25米,最大的胸径达1.2米,一般胸径0.7米,实测单位蓄积量为每公顷立方米,成为人工林单位蓄积量的“世界之最”(第二位是美国洛杉矶的一片水杉,单位蓄积量为每公顷立方米)。年,腾冲市林业部门与保护区合作调查,发现这片秃杉林每公顷蓄积量已经增加到立方米,依旧稳居世界之首。腾冲秃杉林种群数量统计汇报上去以后,国家认为秃杉没有物种灭绝的可能。年国家公布新的动植物保护名录,将秃杉由原来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调整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在高黎贡山西侧,许多当地人很喜欢种植秃杉。腾越镇罗绮坪村就有一棵“千年秃杉王”,相传是大理国时代栽种的。也许秃杉王太鹤立鸡群、出类拔萃,遭到几次雷劈,却依旧巍然屹立,千年之后枝繁叶茂。和顺魁阁有两棵余年树龄的秃杉,当年被一位豪绅看中想着砍伐做棺木,引起乡民的强烈不满。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杉其神乎芘吾乡,何居斧斤欲纵虐。自今愿与父老约:维护当援人命律,有敢伐者头可斫。”双杉也因《双杉行》而名闻天下。
秃杉在当地的种种传闻使得秃杉充满传奇,当然,在高黎贡山地区最让人称奇的是天台山接引殿前的那片人工秃杉林,它见证了信念的力量,人性的善恶,续写了一段传奇。在界头乡向东观望,可以看到在高黎贡山群山怀抱中有一座拔地而起、危岩高耸,形似石螺半露的险峰,那就是天台山。
从界头乡沙坝地村向东经过沙坝地护林点,向东就进入天台山。天台山是一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山色青黛、云雾缭绕、鸟鸣猿啼、飞瀑清泉、万木争荣,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沿一条小路向东进入沟谷,小路蜿蜒曲折,很是湿滑。四周崖壁陡峭,谷底溪流奔腾,水声潺潺。继续向里走大约2.4公里,郁郁葱葱的秃杉林中出现一处院落,山门前立有“灵山一会”石碑,当地人称接引殿,俗称大院子。接引殿四周树木都披着淡黄绿色的地衣,宛如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境。在上面的一块平地中间,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水井,可以供修行的道士、行人歇脚、喝水。在上面山峰半腰,崖壁上还留有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的“云绕天台”四个大字。接引殿四周,巨杉林立,拔地通天,巍峨壮观,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天台山人工秃杉林。
天台山幽静的环境是道家修行的理想场所,于是田宏道长首先选定天台山天台寺开始修行,传到番从美已经好几代人。番道长俗名番前恩,法号丛美,手下有4位徒弟:高云、高林、高峰、高庆。民国21年(年),一位18岁的年轻人沿着这条小径,穿林渡水,来到天台山出家,成为番道长的第五位徒弟,法号高山。高山来自当时保山县瓦房乡,父母早亡,姐姐又嫁到腾冲县界头乡白果村,因此他也来到了界头乡天台山出家。丛美道长是位爱树的人,尤其喜欢栽种秃杉,一有空闲就带领着几位徒弟植树造林,经过一番努力,在天台山前一小片秃杉林已经茁壮成长起来。高山到来时,这片秃杉林已经有碗口粗了。丛美道长种植秃杉的行为深深地吸引着他的两位徒弟高云、高山,他们在随后的年月里接过师父的衣钵,成为闻名世界的秃杉采种人和育杉人。
高云(保山人氏)、高山师兄弟二人深受师父番道长宏扬道家法门的教诲,不但德行深厚,而且在高云接受师父衣钵开始任主持后,立志将天台山遍植秃杉,使其成为秃杉萦绕的名山,将其打造成高黎贡山的风水旺地和腾越境内道家的最佳修炼道场。为实现这一宏伟计划,高云、高山两位就开始从种苗、工具到种植地域等的实施方案都作了充分准备,于是一项史无前例的秃杉人工种植工程正式开始实施。
道家的思想重视现实,重视行善积德对今生和对子孙后代的作用。道教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所做的事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道家重视“承负”观念。在道家的承负观念中,其最终的报应往往会作用于本人及本族身上。承负一词,最早出现在道教经《太平经》中,其释义为“承祖先之福祸,负后人之吉凶。”承此因,负其果。承负观念全面地诠释了道家对因果的态度,对行善积德的重视,彰显了道教的报应观。承负拆开更好理解,即一个人要承载前人的功过祸福,也要负责后人的祸福安危。承负观念通俗的解析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晒死,使得道教的承负观明显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承负的意义还在于劝人行善,体现了道教修行对个人德行的重视。在承负观念中,我们不仅受到除“我”以外的一切事物的影响,也受到前人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究敬天法祖,讲究感恩,因为我们今天的很多优势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
也许正是道家这种承负观念深深的影响了高云、高山两位师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栽种秃杉的行动不仅美化环境,营造庄严肃穆的道家静修场所,弘扬道家法门。同时通过成功的秃杉种植,还可以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给当地人做个榜样,影响、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积极改变不良因素,在逆境中走向成功。
秃杉高大挺拔,要长到50年才能结实生籽,使得它采种、繁殖十分困难,造成秃杉极其珍稀。天台山上当时没有秃杉大树,在天台山方圆百里,只有安家寨弥勒庵前有30余棵,是前清时期留下的庙产。高山于是来到弥勒庵的秃杉树上采种,秃杉果每年11月份左右成熟,数日之后,就张开翅膀乘风四散飞去,采摘机会稍纵即逝。秃杉种子每粒仅有芝麻大小,一公斤种子有34万粒之多。高山虽然矮小,却很结实,作为18岁的精壮小伙子,他像猿猴一样爬上几十米的秃杉,采摘只有拇指大小的杉果,有时还要艰难地在树下草丛里去找寻那些落地的果实。种子采集下来,高山开始在地里培育秃杉小苗,将种子播种在苗畦里,上面盖上用米筛筛过的细土,然后再覆盖竹篦遮光保湿,种子发芽后要小心照顾,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小苗移栽到山上。几十年的努力,使得高山非常熟悉秃杉栽培的要领,成为秃杉采种、育苗的专家。“小雪采种,春分育苗”成为秃杉栽培的至理名言。
从年起,高云和高山在天台山半腰及接引殿四周坡地,带领从附近村子请来的雇工开始清场。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片清除周边的杂草、藤蔓、灌木及乱石,将一些坑凹填平,依地势按一定的行距株距,开始深挖树坑种植秃杉。冬天的霜雪,夏秋的炎热,手上、脚上磨起多层老茧,流下无数的汗水,他们始终如一,劳作不息。经过种种艰辛,终于第一批种下的余株秃杉经过精心养护,成活了余株,成果甚是喜人。高云、高山道长不计名利,坚持年复一年无私植树造林,使得数以万记的秃杉在天台山安家落户,开花结子。随着秃杉逐年长粗长高,数量日趋增多,天台山道门也日益光大。秃杉林成为天台山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天台山在秃杉的装扮下显得更加苍翠迷人。高云、高山无私植树的义举,在当时的历史年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们博大的胸怀,辛勤的劳作为天台山人工秃杉林列入世界之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有不测风云,高云、高山在天台山大规模种植秃杉引起许多心怀叵测人的遐想,没有绝对的经济实力怎么能够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他们开始觊觎夺取传说中天台寺的镇寺之宝“九龙杯”和“琉璃盏”,最终高云道长不幸被人暗害身亡,这对天台山道门和人工秃杉种植工程是一次重大损失。高云去逝后,高山继承了其未完之志,继续实施秃杉种植工程,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按照规范,精心种植秃杉。很快第二批、第三批秃杉相继被移植到天台山,总数达余株。时光冉冉,他们的无私行动使得天台山周边的村寨受到感动、启发和鼓舞。天台山周边的界头沙坝地附近的村寨都开始学习种植秃杉。高山道长高风亮节,把培植的秃杉苗免费分发给周边村民,带动他们种树。秃杉再次被发扬光大,数量日益增多,秃杉种植逐渐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动。有人还编了顺口溜“若要发,种秃杉”。
年夏,日本侵略军由缅甸入境,向北侵占滇西重镇腾冲。腾冲许多民众为躲避战乱都躲藏到天台山附近的界头乡。日寇为了以华制华,想让腾冲乡绅吉开智出任伪乡长,吉开智不愿为日寇效命,便藏身天台山。日寇派兵搜山,抓住了正在植树的高山,并将他捆绑起来押解下山,途中高山乘人不备,迅速逃跑躲到山洞,捡得一条性命。日寇在天台山一无所获,盛怒之下将天台寺毁成一片瓦砾。
天台寺被毁,高山无处藏身,好在天台山下沙坝地村附近还有三所寺院——波浙寺、真仁寺和弥勒庵,高山不得不相继来到这三处寺院落脚。高山走到哪里就将树栽到哪里,非常的执著。他先后在这些地方种下楸树、冷杉、文山杉、圆柏,当然栽得最多的还是秃杉。在他看来栽树不但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改善生计,也可以增加寺庙、道观的道场威严,给世人以觉醒,让人关爱自然,珍惜自然,改善自然,在潜移默化中传达行善积德的关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云、高山种植下的秃杉长到胸径四五十厘米以上的粗壮大树比比皆是,这让许多人不仅羡慕、眼红,而且起了砍伐之心。当时的界头公社、林管所、供销社就捡粗大的秃杉砍伐了70余棵,县木器厂也去购买砍伐10余棵。现在林中两人合抱的大树均是那时落选的。
高山接任天台寺主持后历经了很多磨难,建国后没有户口,寺庙也无法再住下去,好在天台山下的董家寨收留了他。在董家寨刚刚安下身来,高山就向当时的生产队长提出利用村后空坝及荒山种秃杉的建议,队长同意了,于是他根据在天台山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全身心投入新的采种、选种、保墒、育苗、清场等准备工作。为了能够收集到秃杉种子,他像猿猴一样直攀树巅,在离地数十米的高处,手执长竿,钩枝采种。年,他独自采得秃杉种子6公斤,那要冒多大风险多少艰辛才能完成。高山办事十分认真,对种植秃杉的各个环节要求严格,讲求种植技术和规范,在他的指导下生产队社员开展了又一场相当规模的秃杉种植工程。高山培育出来的秃杉苗,成了沙坝地地区的一宝,各个村寨都来购买。当地人称赞道:“界头乡的秃杉,都是高山师傅培育出来的。”
不过,在单纯强调以粮为纲的年代,大队长一句“栽树不算劳动!”的话使得年终只给他记了个工分,是一般劳力的1/5。因为当时的大队劳动可是工分制,这点工分到年底连口粮都不够,得倒挂。高山没有怨言,照常栽树不误。他天天顶着烈日,用竹筒背水上山浇幼树。他还想在高黎贡山中段养茶,为此还满山遍野地找茶苗。为了解闷,还给自己编了支山歌:“紧悠悠,慢悠悠,两脚忙忙往上走。不怕苦来不怕死,不到山顶不甘休。”他发下一个更加宏大的誓愿,不只是天台山,他还想让附近的熊家山、白马山都变成秃杉高耸,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经过几年的努力,董家寨村后的余亩空坝及白马山上余亩荒坡全都种上了秃杉,其成活率高达90%左右。高山还充分的挖掘了土地的潜力,在秃杉行距中及林地四围间种了许多桃、李、杏、梅、梨等水果。经他和村民的精心管护,上千亩的秃杉和水果几年后变成了一片绿洲,由此形成了董家寨林场,为当地生产队开创了一项新兴的绿色产业。此后,他又亲自培育出10万余株秃杉苗,除了保证林场扩大种植外,还向龙陵出售了8万余株,剩下的无偿提供生产队社员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部分低价卖到附近村寨种植。因此形成以天台山为中心点的秃杉林遍布山上山下,成为当时县里植树造林的先进集体,其成果得到县林业部门认定。
在当地人眼里,高云、高山酷爱种树,种树完全凭自己的劳力和资金。他们走到哪就种到哪,寺庙附近、周边村寨,哪里有空地他们就种在哪里,使得秃杉成为腾冲目前推广种植最成功的树种之一,就连周边县市种植的秃杉树,基本也是从高山那里带去的种籽。高山最早在波浙寺前栽培的多棵秃杉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年,他为真仁寺种了株秃杉。就在天台山上那片秃杉林震惊世界的那年,他又将棵秃杉苗种植在弥勒庵前的山坡上,天台山终因秃杉名扬天下。
年春节前夕,年已古稀的高山为了保护天台山的秃杉,离开弥勒庵,重上天台山,开始了他在天台山上护林人的生活。他红光满面,步履矫健,穿行在天台山的山间旷野,全然不像70岁的老人。据说他去县城开会,不愿坐车,余里的山路,他跋涉一日就可抵达。在天台山上当你看到如此高大伟岸、拔地通天的万木之王秃杉时,你怎么都不会想象到如此巨树竟然就是这么一位身材如此瘦小的老人培育出来的。
高云、高山两位师傅为了心中的理想,不为名利所困,实现道家行善积德的承负思想,彰显着人性的光芒。他们默默无闻地用植树造林、美化自然改变着这个世界,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并终其一生为之坚守,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是功德无量,泽被后世。天台山在他们两人的努力坚持之下,由原来的杂乱荒芜变成林海茫茫,成为天台山最美的风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