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故事,他坚守了25年,只为乡村
-02-:53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陈煦义周亮
“乡亲们、朋友们,白泥坦乡村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先为大家播送一则新华社新春贺语……””
年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早上八点钟,85岁高龄的乡村退休教师陈泽民穿上中山装,神色庄重,坐在他自办的广播室里。一个小时左右,广播完毕后,陈老师带上一盒粉笔,一块板擦、一叠材料,走上村里的石阶,来到村文化礼堂门口,开始刊出黑板报。
黑板挂得比较高,陈老师站在黑板前面的捣臼和凳子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虽然老人的背有点驼了,但是手却一点也不抖,他一丝不苟地写上“文明过年倡议书”、“本地新闻”、“一期一谜”等内容,笔划黑板,粉末飘落,“新春贺语”、“文明过节倡议书”、“年俗文化绽放礼堂”……几个大字透着精神。
陈老师的家门口,挂着一块“白泥坦乡村广播站”的牌子。而村文化礼堂前面墙壁上那块黑板报,也是他的“责任田”。像这样的义务宣传工作,陈老师已经风雨无阻坚持了整整25年。25年来,他共播音余次,刊出黑板报余期。在偏远的山村,他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党的好声音,方便广大群众,同时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从哥哥手中接过黑板报
年,从教40余年、年满60岁陈泽民从村里的小学光荣退休。
白泥坦村位于大雷山麓,天台、临海、仙居三县的交界,有多户人家,离县城一小时车程,属雷峰乡管辖。这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民的文化生活极其单调。
在退休之前,陈泽民的哥哥陈忠玉(也是退休教师)就在村里义务刊出了多年的黑板报。因为哥哥身体不好,陈泽民退休后,就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哥哥的粉笔,一出就是25年,坚持至今,没有中断。遇有重要节庆、重大活动,几乎都会更新。黑板报内容丰富,老百姓平时很喜欢看。
哑了多年的喇叭响了
“没了广播,村民们除了看电视外,就是打扑克搓麻将。青年人大都出门打工了,村里住的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广播的作用更大。”
陈泽民刚退休时,村里的老人协会曾经有一个“夕阳红”广播站,因没人管理,年久失修,哑了。老人协会的广播站,建在山坡上的集体屋里,设备坏了后,广播室的门一直关着,锁都生锈了。老陈很怀念当年村村通广播的年代,他觉得“这是过去农村的一个特色,能够活跃山村农民的文化生活。”
白泥坦村曾经发生过两场大火,烧了几十间老木屋,有户老人连睡觉的床都烧掉了,陈泽民想,当时要是在广播里多喊一喊,村民有了消防安全意识,可能也不致于迷迷糊糊地遭灾了。
于是,他决定自掏腰包办一个广播站,他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拿出五千多元,让在电信局工作的大儿子和在供电局上班的女婿采购器材,购置了DVD机、电视、扩音机和高音喇叭,再架设线路,先是在自己家挂了一个高音喇叭,后来又在对面的茶园山头上又挂了一个,这样,村里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播音,开始自编自播自唱。喇叭坏了,一个电话打去,女婿立即赶来把它修好。
通过广播,陈泽民宣传农业科技新知识,播出天气预报让大家安排农活,播放通知,传递政策信息。广播站办了之后,乡里村里有什么通知,就在电话里告诉他,让他先播一下。卫生站里为村民量血压,村里举办什么活动,村民的寻物启事,等等,都要请他广播,方便多了。
有一次,一个和村民约好前来收购杨梅的生意人因故不能赶到,于是打电话让他通过广播告知村民,得到消息的村民及时取消了上山采摘杨梅的计划,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天台山文化、雷峰人讲古、每日一歌、戏迷园地、每日一谜、农技信息、贩销经验、生活小窍门……陈泽民的广播站每天不定时播出,播出内容五花八门。内容少时,一天播出一次,内容多时,一天播出两三次,每次个把小时。
在陈泽民厚厚的几本笔记中,有最新新闻,有扶农政策,也有孝贤故事,他会通过自己的喇叭“广而告之”。每次播音前他都会准备好资料,把握不准的字查字典用拼音标注,重点语句用红笔划出……就像当老师一样,认真“备课”。
以前,村里人好久没听到广播了,没了乡音十足的本地新闻和文艺节目,内心总是空落落的,而陈老师用家乡话播音,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给村里本来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乐趣。
在广播里,陈泽民喜欢用高亢的声音为大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松花江上》、《二郎山》、《浏阳河》之类的红色老歌,很多老年村民表示都很喜欢听。
雷峰乡里“活雷锋”
“我不当‘研究(烟酒)生’,也不当‘麻将专员”,应该为大家做点事情。在广播里说话唱歌,出出黑板报,也是发挥余热。””
说陈泽民老师是“活雷锋”,一点都没错。他思想先进,一辈子扎根农村教育事业,一颗红心跟党走,学雷锋做好事,传播正能量。他在农村教书时就经常做好事,曾经捡到过巨款归还失主,也曾经救过小孩,村民们说起他无不交口称赞。
10年前,雷峰乡聘请陈泽民担任“乡土宣讲员”。当了乡土宣讲员后,老陈的干劲更足了。他除了从电视上获取信息外,还自费订了好几种报刊,到乡里或者城里开会,他会去新华书店购买图书,或者到文化馆、政府部门寻找有用的资料,及时剪贴文章,向村民提供最新的信息,播报有趣的文化资讯。
乡村广播站,得到了村两委、乡里和县里的支持。乡里分管宣传的同志经常送宣传资料过来,县消防队把陈老师的广播站定为“消防宣传教育基地”,连续好几年都派消防官兵上门慰问。他本人还被评为台州消防宣传先进个人、台州市最美基层乡土宣讲员。
子女们都想接他到城里住,但他不肯去,他舍不得离开广播站和白泥坦村。他说,这里空气好,水好,风景好,民风也淳朴,乐得安静自在。
前年,年近八旬的老伴不慎在家门口摔了一跤,医院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至今仍行动不便。陈老师毫无怨言承担了照料老伴的重任,默默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子女们看他很辛苦,要求他不要再播广播,不再出黑板报。但是老陈却很乐观说,我就是乐意去做宣传,只要村民需要,我就要坚持下去,直到我不能动了为止。
“退休了这么多年,党和政府依然发给我这么多的工资,我不当‘研究(烟酒)生’,也不当‘麻将专员”,应该为大家做点事情。在广播里说话唱歌,出出黑板报,也是发挥余热。不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大痴’,把牛扼套在自己的头上,老了不懂得享受生活。但是我自己很喜欢做这件事,并且乐在其中,感到有意义,那就不管别人的闲话了。”陈老师乐呵呵地说。
陈泽民患有严重的气管炎,说话困难,不能长时间播音。随着年纪增大,记忆力开始衰退,体力也渐渐不支,但老人还在一天一天坚守阵地,他希望有人能接他的班,把广播站延续下去。
陈泽民还有一个愿望,不但把自己家办成广播站,同时也能建成一个农家书屋,这样家里的书报就有一个更好的去处,能更好发挥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