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知识,铢积寸累第11题明长城
上一期答案:
长城知识,铢积寸累(第10题)不属于山西镇外三关的是?
10、山西镇拥有著名的外三关,下列名关不属于外三关的是?(单选)雁门关
平型关
宁武关
偏头关
正确答案:B、平型关
正确率:77%,34/44。
答案解析:
长城有内三关、外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内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一·山川险要》:“国家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关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陉关,也名雁门关。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隋炀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雁门关(年国庆节曾组队探访)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城门砌砖,周长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凰,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武关(年国庆曾组队探访)
偏关,在山西河曲县北50余公里,东连鸦角山,西进黄河。又因其地势东高西低,因此得名“偏头关”。
偏关四周连山,西临黄河,“地控黄河北,山连紫塞长”,地形十分险要。有人曾以“宣大以蔽京师,偏头以蔽全晋”来形容偏关的重要地位。
偏头关城,在今偏关县城中部偏西关河北岸,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民国四年()《偏关志》记载,于明洪武二十三年()镇西冲指挥张贤始建。
宣德、天顺、成化、弘治、嘉靖、隆庆、万历间均有修建。
万历二十六年()又于西关南关筑女城、水门各二。沿河筑堤,规模初备,始称“九塞屏藩”。
所存的城垣形状不规则,东西长米,东、西、南三道城门原均建瓮城。如今南门门楼和西门瓮城犹存。南门至西门一带,砖石城墙大部犹存,城墙高10米外包砖石,气势雄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