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浙江天台山石梁飞瀑,倾听五百罗汉显化

浙江省天台县的天台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深邃厚实的文化内涵而驰名中外。天台山孕育出了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天台山更是风景名胜无数,其中石梁景区的风景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奇特壮丽,游人置身其中,恍如仙境,流连忘返。石梁景区里最著名的景点首推石梁飞瀑。神奇的石梁飞瀑景观由石梁和瀑布二部分组成。石梁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像桥一样横架于两崖之间。石梁长7米,厚达3米,脊面隆起,窄处宽不盈尺;石梁下面还有高逾2米似桥洞的梁洞,远观近看都是一座巧夺天工的天生石桥;瀑布由天台山中的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汇合生成。溪水穿梁洞而出,从高30多米的峭壁上飞流直下转化为飞瀑,势如雷霆,色如霜雪,形成了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相结合的天下奇观。古人用“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石梁飞瀑附的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石梁飞瀑还是电影《少林寺》的取景地。石梁飞瀑旁即是五百罗汉的道场--方广寺。方广寺依山顶而下的瀑布而建,共分上、中、下三寺。在山顶为上方广寺,石梁飞瀑边上的为中方广寺,中方广寺的侧门便可连接石梁飞瀑的石梁,在石梁飞瀑之下,为古方广寺。古方广寺建于建中靖国元年,后毁于大火。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占地多平方米。古方广寺罗汉堂中的五百金身罗汉系清代木雕,雕工精致,容相各异,富有情趣。方广寺的禅语对联很有特色: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这副对联将山寺景色反映于佛学禅语之中,既具佛理又增韵味,让人回味无穷。罗汉,即阿罗汉。原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果位,也就是已经达到了断尽生死烦恼的“无余涅般”的至境,后来泛指和尚修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说法很多,一般指从释迦牟尼听经学法的五百位弟子。方广寺为何能成为五百罗汉的道场呢?答案是五百罗汉最初于东晋兴宁年间“应化显现”于天台山的石梁飞瀑。据传敦煌高僧昙猷在石梁桥畔坐禅,夜里从桥西隐隐传来诵经钟磬之声。第二天早晨,他准备过桥,可是桥头横着一块大石,边上一位自称山神的白发老翁劝他:“您是凡人,如何去得?”昙猷大师退还,继续坐禅、斋戒。突然“横石洞开,梁道平正”。于是昙猷大师过桥来到一处殿宇宏敞、宝塔瑰奇的地方。但见香霭飘拂,金鸟飞翔,在一片梵呗声中,五百位梵僧或坐,或卧,游戏习定于林间石上,瞬息万变,令人应接不暇。一位梵僧热情地接待了昙猷大师,如同老相识,一起烧香礼佛。吃过中饭后,那梵僧对他说:“再过十年,你会到这里来的。”直至把他送回桥东。昙猷大师回头一看,那巨石横堵如初。这就是五百罗汉在中国最早“显化”的神话传说。自此,方广寺首修了罗汉堂,奉祀五百罗汉,也是天台山成为罗汉道场的缘由。全国各地佛教丛林都奉天台罗汉为正宗。有的寺院还在罗汉阁上题匾称“天台来阁”,使天台山罗汉道场和罗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罗汉信仰还远传东瀛和高丽;日本京都的方广寺就是天台宗山门派寺院。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济公不仅是天台人,还是五百罗汉之一的“降龙罗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