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引育留结合坚持人才强县
本文转自: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讯记者周传人每年组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招引人才,引才团“团长”一直都是县委书记、县长亲任;每年5月31日的“新昌科技日”,把浙江、上海、南京和武汉等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请来新昌,缓解企业人才技术紧缺之“渴”……在新昌,从来不缺“三顾茅庐”的精神。
十几年前,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新昌县还是一个全省次贫县,如今已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创新蜕变的背后,是新昌县多年来坚持“人才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才聚才,用求贤若渴的心态重才用才,用筑巢引凤的实招留才育才,将全省、全国和全球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全县各项事业中来,为努力建设“重要窗口”、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聚焦高层次人才招引
年11月9日,《绍兴日报》一版就绍兴市第五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报道了位海内外博士携百余只项目,来绍兴与当地余家企事业单位洽谈合作事宜的消息。这其中,有一名叫洪赟飞的80后,是此次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
如今,京新药业已拥有研发技术人员多人,洪赟飞也已成长为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监。而如今的新昌,每五个人中就有一名高学历人才。截至年底,全县拥有人才总量9.97万人,万人拥有人才量为人,副高及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余人。至目前,已引进集聚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3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省引才计划18人、省“万人计划”4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入选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创新创业人才人……
“新昌是山区小县,当时的京新药业规模也不大,但从政府到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回忆起当初,洪赟飞则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研发环境还是生活环境,新昌都不遗余力地投入。
京新药业是国内第一家成品药进入欧洲市场的企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孔庆丰认为,这些年公司高速成长,关键是人才支撑。新昌县委县政府则认为,“要实现新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创新,根本靠人才。”
在新昌,从来不缺“礼贤下士”的实干。除了县委书记、县长亲任“引才团”团长外,新昌拿出真金白银,优先保障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以及各类奖励,县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奖励和补助,年新昌县人才专项投入为1.39亿元,创历史新高。
“考虑到高校、科研院所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很多人才留守在‘铁饭碗’里,很多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新昌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观念,引导本地企业柔性引才、留才,探索了“户口关系在外地、平时工作在新昌”等模式……
求才引智,企业亦不遗余力。多年以前,三花集团请来了一位制冷某核心技术方的美籍专家,董事长张道才让出自己价值上千万元的别墅给专家夫妇住;浙江医药奉行人才“来去自由”的理念20年不变,对引进的人才,一律优待,对离职的人才,一律不卡不堵;“万丰奥特”在行业中率先奖励汽车,年就曾向企业科技和管理人才奖励辆奔驰和宝马,后来还演变成股权激励等形式;美力科技聘请外地内燃机集团退休的教授级高工屠世润为企业技术顾问,之后在研发上不断有新突破,还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
做好招引工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政策兑现力度。
年6月,京新药业投资9亿元的研发平台建成,因疫情影响,按原计划年3月全部投入使用面临困难。就在这时,京新药业收到了新昌县委县政府提前兑现的一笔万元的科技创新奖资金。孔庆丰说,这对研发人员是个极大的鼓舞,QC实验室提前半月建成投用,而建设QC实验室是京新药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迈出的关键一步。
博士补贴55万,硕士33万,双一流本科超20万……年4月,新昌县出台《关于深化“天姥英才”计划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县的若干意见》,涉及高层次人才、人才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社会事业人才、高技能人才、人才服务保障等六大块政策93项兑现事项,可谓近年来开放度最广、系统性最强、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
“凡企业建了省级院士工作站的,政府就支持50万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支持30万元。同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教育、文体休闲、交通出行、创业创新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各类资源向人才倾斜,这在新昌已是司空见惯。”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新昌“乘风破浪”。
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新昌还通过创办大赛项目等形式,提供成就事业的舞台,推动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双落地。
“新昌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创新氛围好,是人才创业创新的好土壤,我很想留在这里。”医药连续制造工艺研发及生产项目负责人皮红军高兴地说,“落地新昌后,沟通企业需求会更便利,这有助于擦出智慧火花、结出合作硕果,是‘双赢’的最好选择。”
年9月,首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人才全球创业大赛高端生物医药系列赛专场总决赛在新昌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医药连续制造工艺研发及生产”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并现场签约落户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赛启动前,组委会成立了由生物医药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投资专家在内的顾问团队,走访调研了新和成、京新药业、国邦医药等10家新昌县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进一步了解产业现状、挖掘企业痛点和人才需求,并介绍引才政策。带着这些人才技术需求数据,大赛通过上海、武汉、新昌三场分站赛及一场全球视频赛连线海外创业者,搭建了一条“24小时畅通”的引才高速公路。
近水楼台先得月,除医药连续制造工艺研发及生产项目外,在总决赛中胜出的其他优质项目和人才也确定落户新昌。其中,吸入胶囊及精密灌装设备开发平台、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分别与浙江汇力胶囊、浙江元拓中药签订了合作协议;智能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纯天然多功能护肤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则签约落户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
培育和产业“同频共振”的人才梯队
“来到新昌之后,了解到当地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运用参加研电赛时所掌握的视觉检测技术,采用机器视觉检测来代替人工检测,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汽车线束产品质量检测问题,并运用数学建模中的预测模型,极大地帮助了新昌该企业对汽车线束产品订单的预测,让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产品生产规划。”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昂告诉《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年,浙江理工大学与新昌县共同成立了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该项目引入先进的联合培养模式,构建开放的互惠互利研发运行机制,让企业、行业提出需求;联培基地组织专家回访,再次了解技术需求;将需求汇总,组织多学科的研发团队讨论联培可行性;研发团队深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最后组织开展浙理工高校研究院所、新昌科技主管部门、企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具体项目……
多年来,已有余名研究生入驻研究院,师生科研项目对接2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浙江省内外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领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截至年底,该研究院累计服务区域内规上企业余家,累计攻克企业技术难题余项,其中卡脖子问题30余项。
“李昂同学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众多学生之一,第一年在校学习,后面两年在企业做项目课题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真正做到把课堂搬进企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人、教授吴震宇说。
建设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是新昌在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育和产业配套的人才梯队的缩影之一。
当前,新昌首个“飞地型”双创基地已投入使用,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22家研究中心和包括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内的5家工作站;中国计量大学新昌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和浙江工业大学新昌研究院等研究院正不断发挥其作用。
“城市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县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顶端的那一撮精英,更需要庞大的人才梯队,人社部门将开好招才引智“春秋专列”,组织“六大专线”有效引才育才,为新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随着新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地化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迅速。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新昌企业新增缺工数量将达3.3万人以上,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和一线产业工人。
为保障企业用工,新昌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用工保障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围绕人力资源需求,实施“天姥雁栖”工程,提出要构建完备的引人体系、厚重的育人体系、温情的留人体系,打造人力资源要素集聚地。
对此,新昌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政策,依托新昌技师学院,“订单式”培育一批产业工人和技术能手。年,新昌县把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等内容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加快技能人才培育。目前,该县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7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约为40%。
在加强本地培育的基础上,新昌深化劳务协作机制,强化劳务协作力度,实施“”工程,即在10个劳务输出大市(县)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与10所全国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办学,开出招才引智专列,在10所全国工科类大学建立引才联络站,多渠道、全方位畅通人员定向输入渠道。
“以亲带亲”“以老乡带老乡”等“以老带新”方式引进新产业工人……新昌县选聘的“招工大师”,发挥自身“亲缘”“地缘”的招工优势,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如雁来栖”。
用心引人才,用情留人才
新昌把每月的27日设为“爱企日”,在这一天,书记、县长与企业家面对面协调、沟通、交流。同时,深化县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落实驻企服务员、人才服务专员、服务人才专项例会等制度,常态化解决人才困难和问题……
树高千尺在根深。这么多人才之所以来到新昌,留在新昌,与新昌开放包容、阳光雨露丰沛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我们将着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提技能、优环境,健全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能力强匹配,职工生活环境与发展环境双提升的用工保障机制,实现县外产业工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双丰收,喊响‘乐业新昌、职等你来’的城市口号。”县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拿出诚意办好“关键小事”。新昌紧盯人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吃下“定心丸”。如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进人才租赁住房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人才公寓存量不足问题。目前,新昌县智能装备小镇人才公寓(套)已完成进度的50%。完善人才子女就学制度,在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绿卡”制度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做好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实施意见》,对纳税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类提供子女入学指标,更好解决企业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难题。
政策出台后,县纪委县监委聚焦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跟进监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履职尽责,主动对接做好服务,同时通过联审、回访等方式加强监督,防止出现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现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针对产业工人,新昌县一样拿出了关怀,提出实施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创业保障、生活保障等五大保障,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如加快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统筹解决外来产业工人过渡性住宿问题,打造让外来产业工人在新昌“安心、安身、安业”的“浙里新安”社区,新建宿舍约16万平方米,共建梅渚人才公寓、梅渚职工之家、沃洲职工之家、拔茅职工之家、羽林职工之家等5个项目。年梅渚人才公寓动工建设,另4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辑:郑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