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山聆听隐士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咏叹浙

00:15

昨天,由浙江在线联合宝马汽车东南区推出的“重走唐诗之路”摄制组来到天台山,循着古人放歌咏叹之声,感受天台山在旧时光里最深情的表达。

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天台山的秀美?有人说好似大自然莞尔一笑,给诗人以美的想象;也有人形容“盖四海神秀”,称其为天下奇观。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孟浩然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登山求道,并在《寻天台山》一诗中留下了“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的赞叹。

当地人告诉我们,来石梁,就是寻求一分清静和空灵。汽车不紧不慢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山下是白墙黑瓦的古村落,时隐时现,掩映在层层山林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窗外的景致从青松翠柏变成了缥缈云雾。远处的群山逐渐晦暝,和云雾融合在一起,好似一幅淡墨山水画。

鸟鸣、蝉噪,还有山涧清风拂过耳边的声音,如若再择一泉水,邀三五好友相对而坐,于茶香氤氲中沉醉,该是何等惬意。当年的孟浩然,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登上天台华顶,远离世俗,甘与山林为伍。

在天台山,孟浩然留下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宿天台桐柏观》《越中逢天台太乙子》《舟中晓望》等。尤其在《寄天台道士》一诗中写道: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短短二十字,却将孟浩然内心的寄托表露无遗。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仕途困顿,文坛得意。也正是这样痛苦的遭遇,让孟浩然在人生的后半段萌生了寄情山水、修道归隐的想法。

孟浩然在吴越停留三年,虽始终心系仕途,但也就是在天台山,他享受到了“晨起迎朝阳,日暮送晚霞”的恬淡生活。

天台山下,国清禅寺,千年古刹,诗文鼎盛。国清寺始建于隋朝,寺中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等文人雅士均在此留下了墨宝。

寺内梵音绕梁,香烛鼎盛,袅袅青烟升腾而上,将整座寺庙笼罩在淡淡的佛香之中。塔碑、隋梅、佛塔、经楼错落有致,屋檐叠嶂,细细体会,处处都有一番韵味。

有人做过统计,《全唐诗》收录两千多位诗人的作品,其中题目中有“国清”的诗歌就有7首,国清寺受唐代诗人推崇程度可见一斑。唐代诗人从浙东运河直到天台山,国清寺作为佛教汉化第一宗天台宗的发源地,无疑是唐诗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之所以唐朝诗人对天台山心向往之,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因为这里是儒释道三家集大成者。唐诗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增国介绍,天台山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足可以和中原地区的终南山相提并论,很多诗人遂以寄情山水、修身问道来寻找另一种寄托。

尽管心中有种种不舍,“重走唐诗之路”的拍摄已接近尾声。对今天的我们而言,“重走唐诗之路”的意义不仅只是回顾历史,在浙江提出建设大花园的背景下,以浙东唐诗之路的发展带动农旅、文创产业的投资,才是诗歌造福今人最好的方法。

好啦,“重走唐诗之路”活动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