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冲锋衣冲出共富加速度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本报记者陈玲玲

变无序为有序,打好“协会+质量+小微园+供应链”组合拳;变贴牌为品牌,注册“三门湾”冲锋衣集体商标,培育自主品牌余个;变跟跑为领跑,创建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产品相关指标超过国内知名品牌……

这几年,占全国产量60%的三门冲锋衣,紧扣消费新趋势、商业新模式,实现量质齐升。“冲锋衣是三门的‘富民产业’,我们要做靓冲锋衣,打造新兴时尚城,让三门冲锋衣‘风行千万里’。”三门县委书记陈曦的话让冲锋衣从业人员倍感振奋。

截至目前,三门共有冲锋衣企业多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去年全县产值52亿元,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科研支撑、企业主导、百姓致富”的扩中提低共富路,“冲”出了山区26县共富加速度。

劳动力在哪,工坊就建到哪

早上7点不到,送孩子到亭旁中学后,陈伟芬像往常一样,来到距离学校五六十米的冲锋衣工坊,开始一天的工作。自打孩子在亭旁中学上学,她便在这个工坊做活。在这里,像她这样的妈妈还有二十几位。“我们每天主要是接送孩子,孩子上学后,在家就没什么事了,不如到这里上班,既方便接送,还能赚到钱。”

该工坊负责人楼明荣介绍,工坊设在亭旁中学附近已有七八年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吸纳和方便这些妈妈们。“我们这工作时间自由,计件结算工资,非常适合妈妈们。”工坊里基本上都是学生家长,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拿到元左右工资。

“在三门,冲锋衣工坊围着学校周边建,是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三门县冲锋衣行业协会会长潘礼太介绍,以海游街道为例,围着三门中学、海游街道中心小学、心湖小学、第二高级中学、悬渚中学等设立的工坊就有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就像卫星一样,妈妈们围着孩子转,工坊们围着妈妈转。”

冲锋衣产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人员多,熟练车工尤其抢手。为充分吸纳这些人员,三门县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将工坊建到学校周边,使妈妈们家庭工作两不误。

除了将目光盯准县内富余劳动力外,三门还“瞄”上了四川、河南、福建等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在四川省苍溪县,三门冲锋衣企业投资万元的制衣车间已建成投产,目前有多名苍溪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月收入元至元。

“冲锋衣不仅是富民产业,还是幸福产业。”浙江理工大学三门研究院院长黄玉冰多次深入调研三门冲锋衣产业,“妈妈们在家门口就业,就少了很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突破点在哪,科研就“冲”到哪

这几日,潘礼太忙得脚不沾地。“我现在赶去商务局对接唯品会事宜,过几天要跟杰克缝纫机厂商讨智能化改造的一些细节……”虽然忙得连轴转,但他难抑兴奋,“随着冰雪项目的兴起,冲锋衣市场需求增长明显。”

在浙江蓝途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繁忙,出货仓车水马龙。而在森波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直播间里,主播正在激情四射地介绍新款皮肤衣,下单数不断刷新。

目前,三门冲锋衣实现年产0余万件。产销两旺的背后,是三门冲锋衣在科研方面的不断“冲锋”。

近年来,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设计、面料功能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门冲锋衣提前谋划,已在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上下足功夫。

“我们不定期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赴三门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企业设计、打版水平。”三门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吉平介绍,通过设立三门县冲锋衣产业综合服务园,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联盟,设立浙江理工大学三门研究院,联合开展面料研发、外观设计等,有效提升了三门冲锋衣面料的防风、防水和透气能力。

“我们学校在服装面料、设计等领域有学科优势,目前在面料研发、外观设计等环节,已经授权三门当地企业使用各类专利近60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冲锋衣面料的功能性。”黄玉冰告诉记者。

对此,“蓝途”已经尝到了甜头。得益于一项色彩提取技术专利的免费授权,该公司的设计团队正在加紧设计新款滑雪服。仅一项专利授权,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上百万元的使用费。有了科技加持,除了校服、工装、登山服等常规产品,一些世界强企业、国际赛事的专用服装也委托他们加工,今年产量有望增加60万件。

“有了新技术、新销售平台的赋能,三门冲锋衣正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一传统产业正迸发出新的活力。”对于冲锋衣产业的未来,潘礼太信心满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