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头公司被曝裁员员工排队办离职,看
点左上角口袋阅读免费订阅本号
历史视频库
历史好故事视频看历史
来源:十点读书
这段时间,看到很多报道:
京东、B站被曝裁员,将裁员信息称为“毕业须知”,感谢员工的一路相伴。
有赞裁员比例约为20%,疑似离职的工牌堆了一大箱。
就连互联网巨头公司也未能幸免。
阿里部分事业群持续裁员,近期,更多事业部接到了集团分配的裁员指令。
腾讯对外宣传:裁员比例不会高达30%,未针对35岁以上员工。
有的公司,甚至出现了员工排队办离职的情况。
虽然目前各大公司发布声明,称目前被裁掉的都是边缘事业部的员工。
但在裁员的大背景下,没有人能确定,自己的业务线会不会在下一刻成为边缘业务,更不会知道,这场风波何时停止,下次风波会不会波及到自己。
有朋友跟我说,就连晚上下班坐公交回家,都能听到前排坐的两个人讨论裁员的事。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悬在头顶,没人知道它何时掉落。
最近这些年,你可能看到一种趋势:企业裁员变得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这次的互联网裁员。
或是去年的在线教育大裁员。
又或是追溯到两年前,多家银行裁员,百余报社关闭,似乎都在向我们揭示时代的变动。
以前轻轻松松就能拿高薪的行业,如今步履维艰。
以前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如今也不那么保险。
微博大v
荆楚公子分享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楼上阿婆的儿子儿媳,俩人都是江浙名校的毕业生。
辛苦打拼12年,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在大厂担任部门主管。
看似生活顺风顺水,全然没有经济压力。
但最近却被公司裁员了。
以前,很多公司的裁员理由无非是这个人懒惰、不上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
但现在不一样,大环境变了,现在的裁员大都是因为业务没了增长量,企业断尾求生,只能砍掉不赚钱的业务线。
只是这一次,轮到了他们。
被辞退时,俩人身上背了每月6万的房贷,所有的积蓄和赔偿金加在一起,也只够还半年贷款。
他们想过别的出路——
想考公务员,年龄过了。
想回老家发展,没有合适的工作,还会薪资骤减。
要是再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只能卖掉现在的房子,再做别的打算。
但好在,他们还有一点存款,还有一套房产。
卖掉房子的钱,足够他们维系一阵子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裁员后,除了手里的一点赔偿金,身上几乎没有多少积蓄。
有人刚毕业没多久,第一份工作就被裁了;
有人虽然工作四五年,但筹备结婚花掉了大部分积蓄;
还有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就指望着自己那点工资谋生;
更有不少人守着也许是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也卖不了,住又还不起房贷,左右为难。
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过硬的能力,没有贵人扶持,没有家人体谅,一旦被裁员,连个退路都找不到。
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情绪:
极强的焦虑感。
还没找到工作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投简历,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工作暂且稳定的人,担心某日公司遭遇危机,自己被无故优化掉;
身处裁员边缘的人,每日祈祷,希望噩耗晚一日到来。
但主观的情绪并不能影响事态的最终走向。
我身边有对情侣,俩人大学相恋,毕业后立志要在北京发展。
他们自身很优秀,毕业后,女孩去了在线教育做讲师,男孩在互联网公司写代码。
毕业没几年,手里就有了不少积蓄,甚至动了在北京买房的念头。
但谁也没想到,双减政策一落地,女孩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没了工作,手中股票一跌再跌,几乎所有的投资都失败了。
男孩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为大范围的业务缩减,他所处的业务线被全部砍掉。
两个人都成了待业人员。
你说他们没本事吗,并不是。
你说他们不努力吗,也不是。
只是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成了一座山。
那时候,俩人窝在出租屋里,一时没了主意。
家长不止一次劝他们,不然就回家吧,家里怎么着都有你们一口饭吃。
可二十几岁的年纪,他们总想着广阔天地,总会大有所为。
他们决定向前冲。
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就做出的决定。
上次吃饭时,女孩告诉我说,他们几乎分析了目前市面上和自己经验对口的所有岗位,觉得自己还能再拼一把时,才决定了继续留下来。
从那以后,根据不同岗位制作简历,来回奔波准备面试,只要是和自己过往经验相关的,不管大小企业,他们都会试一试。
甚至他们还会互相督促对方锻炼身体,他们说,假如有一天最坏的结果来临,最起码有个好身体,干什么都可以。
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的心态。
因为焦虑改变不了现状,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面对困难最好的方式,就是评估好自己的能力,然后义无反顾地,为自己再创造一个机会。
当然,没有人永远年轻。
也不是每一人,都有义无反顾的冲劲儿。
有人愿意更进一步,必然有人选择退居自保。
这些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