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臺与文化自信鼓山灵源洞李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这段题刻在鼓山灵源洞的石门,面向南。

拓片宽57厘米,高厘米

楷书,纵三行,字径20厘米。全文如下:

嘉靖丁亥春王正月,天台竹坡李节到此。

拓片局部

在这段题刻中“天台”中的“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古代“台”和“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天台”的“台”读作“Tāi”,这一读法只是台州、天台山所独有。

拓片局部

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认为,天有星宿,地有分野,且一一对应。台州、天台山之所以命名,来源于其对应天上的“三台星”,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载:“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三台星即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一共六颗星,分上台、中台、下台各两星,分别是大熊星座的ι、κ;λ、μ;ν、ξ。所以三台亦称“三能”(能为多音字,这里也读Tāi)。另外根据汉字六意中的形声原则分析“态”字,也可找到佐证,“态”的繁体写法是“態”,“能”是声旁,“心”是形旁。由此而知台字在古代是臺字的通假字,今天则是臺字的法定简化字,而臺却不一定是台字的本字与繁体写法。

“能”字金文

另外,据考证“台”字是由“能”字演化而来的。能是一种似熊的古兽。从早期金文上看,“能”是象形字,有巨口、獠牙、大耳、短尾、利爪。到春秋时期,此字开始简化,只剩下左边部分,再后来,美化成“台”。

解放后汉字改革推行一简字,“臺”字简化为“台”。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文化反噬,内地繁体字重新流行,盲目套用繁体,出现了许多“天臺山”、“四裏地”、“皇太後”这样的荒唐写法。不由得让人反省“文化自信”这四个字,除了要求我们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更要坚持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才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