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新昌变身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

10月31日下午,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省交通运输宣传与保障中心、FM93浙江交通之声联合承办的“我和我的家乡路”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新昌,10多家来自省内外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聚焦新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报道“四好农村路”在乡村振兴中先行保障作用。

第一站

澄潭公路驿站

驿站外观

10月底的澄潭江,秋色连波,江雁成行。在澄潭江的江岸东侧,群芳拱立之中,一座公路服务站映入眼帘。这就是媒体采访团采访的第一站——一澄潭公路驿站。澄潭驿站位于新蟠线西侧澄潭街道澄潭大桥与新澄潭大桥间,濒临澄潭江,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城投集团负责施工,总投资余万元。项目于年4月3日开工,9月底完工,面积约平方米,如若将周围的花海囊括进去,总面积可达3.1万平方米,因而总称澄潭花韵。”

时值秋末,霜降已过,澄潭花海仍生机盎然,因临近江边,澄潭花韵以“湿地花海”为主要特色,在湿地处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在岸上区域种植大面积以百日草为主的花草,在花海处点缀沙朴等高大乔木,搭配硬质景观,步步风光,处处有景,让游客在观赏花海的同时,还能看到澄潭江的美丽景色。澄潭花海俯瞰,游客在观赏完花海或行人途径新蟠线时,都可根据自身需要在服务站作短暂休憩调整。

驿站内部

除基本配置外,还贴心的提供了两间母婴室,澄潭驿站的投入使用,不但延伸了公路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公路上的行人、车辆、驾乘人员提供必要的休息和补给,缓解大家的疲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县道公路服务设施,拓展普通公路服务领域,全力助推美丽公路建设,为新昌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助力添威。

如果说驿站是新昌“四好农村路”的金名片,那么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的另一个地方——澄潭街道梅渚村,更是一种幸福的衡量。

第二站

澄潭街道梅渚村

梅渚,古时多梅,连片成渚,因而得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迎着新时代的浪潮,千年古村华丽转身,坐拥30多处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20多个古台门、多米古街……始建于宋代的梅渚古村自身便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韵梅渚

梅香千里路,渚岸在心头

恰逢周末,梅渚村内游客众多。来自杭州的姐妹团对充满韵味的古村风貌赞不绝口,兴之所起,还在池塘边跳起了舞、拍起了视频。

探访古村风貌

村民王菊香爱剪纸,不管图案多复杂,仅凭一把剪刀一张纸,不多大工夫就能完成。让老人家没想到的是,以前只在逢年过节时玩玩的剪纸老手艺,如今得到了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村里建起非遗工匠馆,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每年有多名游客慕名前来学习。

观看梅渚剪纸

澄潭街道梅渚村驻村干部杨露说起梅渚村的发展变化感触最深,她介绍到:“新昌县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区县,以往通往梅渚村的道路只有双向两车道,急弯多、绿化少,来村里玩的游客都说,一路开车太吃力。自从新蟠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后,给村里带来非常大的变化,老百姓享受到出行的便利,梅渚村也从以往的边缘地逐渐成了网红地,吸引着八方游客。”目前,梅渚村也在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仅去年,梅渚村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古村迸发出新鲜活力。

近年来,新昌县紧扣“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发展理念,以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载体,以交通的改善、区位的提升,铺就乡村振兴的便民路、安全路、美丽路、致富路。以近三年为例,全县累计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10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提升工程公里,包括建设通自然村公路、断头路15公里,消除等外公路68公里,提升改造低等级公路公里,改扩建通乡镇、景区等公路6公里,建成15个公路驿站。

(原标题《绍兴新昌“变身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