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有浙东烟雨有唐诗之路,还有一杯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陆芳
大山与大茗,不仅承载着盛唐文化的华丽意象,也勾勒出浙东烟雨中的清丽画卷。此山指的是天姥山,此茗乃剡溪茗,而大佛龙井便是这剡溪茗中的杰出代表。
“剡溪悠悠,千古流长,天姥巍巍,云海苍茫。三生大佛如如在,剡茗久远飘异香……”悠扬的《新昌茶歌》弥漫着历史的茶香,也唱出了新昌地方特色。
6月16日,大茗云集·大佛龙井专场活动在网上举行。该活动由新昌县人民政府主办,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新昌县名茶协会、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承办,杭州和厚堂文化创意公司作为执行单位共同举办。
新昌不仅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龙井茶最大的交易集散地,也是唐诗之路的圣地,是中国茶道的主要源头,皎然大师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的那一句“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一举奠定新昌在茶文化、茶道历史中的地位。
新昌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编写出版《新昌县志》茶叶篇及《新昌茶经》,记载并呈现了新昌源远流长的产茶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特色。该县“六大茶山”金名片,借助新昌优美的山水文化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中国茶市、下岩贝村、外婆坑村、安山村等一批茶旅结合示范点。
据悉,新昌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始终坚持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兴农富民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兴茶、品牌兴茶、数字兴茶、文化兴茶,茶业已成为新昌农业的主导产业、惠及全县18万茶农的富民产业。
新昌全县茶园总面积16.8万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茶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茶叶收入占农民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多年来新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茶业强县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八轮茶产业扶持政策,扶持资金每年万元,着力推进茶叶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数字化,推动茶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走出了一条“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龙头、品牌为主线”的发展之路,被业界誉为茶产业发展的“新昌模式”。
近年来,新昌县始终践行“三三转化”的发展思路,即“三方协同”“三茶统筹”“三化赋能”,大力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助力茶农致富增收。“大佛龙井”品牌价值由年的17.34亿元上升到年的50.04亿元,连续十三年入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年,新昌县实施“精品茶引领品牌价值,大众茶促进百姓增收”的发展思路,对精品茶实行“五统一”管理,有效推动茶业品牌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大佛龙井平稳发展的同时,天姥红茶和天姥云雾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大佛龙井”为主导,“天姥红茶”、“天姥云雾”为补充的“一体两翼”飞鸟型茶叶产业结构,为县域多茶类发展提供了“新昌智慧”。
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市场——新昌中国茶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年茶市年交易总量超16.8万吨,年交易总额超61亿元,直接带动周边万亩茶园、万茶农的茶叶销售。
据悉,新昌已逐步形成了集茶苗繁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交易、茶机制造、包装印刷及茶保鲜、茶文化、茶科技、茶旅游为一体的完整茶产业链,也是全省示范性全产业链,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