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桐柏瀑布,走诗路栈道,悟道家经典温州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图:蒋长华

年3月20日,因天台绳索救援队肖华所邀,无人机专家林子老师组织温州市区、瑞安、乐清的36名驴友驱车到达天台桐柏宫山下。

桐柏宫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神秘仙宫,多少神仙高道在那里留下踪迹。据道书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氏黄帝是一位道法高深的仙尊,他为了寻求治世至道,曾到桐柏山琼台,师事九元子,求得《庚辛经》和提炼紫金掺合神丹的秘诀,后登基称帝,执政百年。后世张伯端在桐柏宫开创了道教南宗,成为一派始祖。

因天台大瀑布位于桐柏宫下,故而又称桐柏瀑布,也称三井瀑布。

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名闻天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东晋大文豪孙绰在其《游天台山赋》里,把它同赤城山并列为天台的地标性景观。

千余年来,孙绰、王羲之、李白、陆游、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探幽寻奇、朝觐问道,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游记、摩崖、碑记,为大瀑布景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宋张无梦:

“天台瀑布落青天,观在天台瀑布边。

道士只今烧药处,仙翁曾是种芝田。

……”。

无疑是对天台大瀑布作了最好的诠释。

年,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瀑布上游兴建水库,作为灌溉和发电,故而天台大瀑布一度断流,随着发电功能的弱化和水资源环境的改善,消失了60多年的天台山大瀑布又恢复了往日的雄姿。

这次的观天台大瀑布,主要是以“观”为主,故而一改以往驴友的走逃票线路,也就是走野路,玩穿越。而是买门票,从集散中心入口开始游乐欣赏。

宽阔的游客集散中心广场,矗立着洒脱不羁的李白雕像:傲首挺胸,目光炯炯,忘我地欣赏着天台大瀑布,“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以及诗仙三下天台所留下的诸多赞美天台的诗句……。

右侧有东晋玄言诗人,也就是《兰亭集诗·跋》的撰写者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游者可以静下心来,拜读佳作而神游天外!

过检票口,行走于九曲回廊,碧潭横波,桃红柳绿,微风熏面。只见红男绿女,争着选择合适的角度拍照留念,写意春秋!

我则只是仰望:“一水赴壑如奔雷,两山壁立坚谁开”。瀑布共有九级,犹如一副立体画卷,倾泻而下,气势磅礴,落差竟达米,最宽处米,不愧为“中国第一瀑”。

开放不久的天台大瀑布,瀑布群的边沿新修筑了步行栈道,游客可以慢慢嬉戏而行。过亭台楼阁,“琼台飞虹”桥下,瀑布穿梭于宽近米的垒石间,白哗哗的水流一字摆开,犹如仙女之玉漱,梳洗着凌乱无章的时序,揭开尘封60余年桐柏瀑布之尊容。

从“琼台飞虹”下的町步而过,这就是七、八瀑,地势相对平缓,但瀑水汹涌,水花四溅,白哗哗的水流如阳春白雪,瑞气拂面,蹲在路旁,掬一捧清水,摆一个位置……,顿有返老还童,“长乐无极老复丁”之享受。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紧接着,路旁一石如蛙,聆听“悬瀑风雷”,那高约七十余米的山崖上瀑布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声若春雷,跌入深潭。游人靠近瀑沿,任凭那如丝如烟的水雾洒满全身,爽心舒畅。

淌过水流,一路欣赏飘逸如带的瀑布,登上陡峭而又曲折的级石阶,即到了“修真洞”,透过洞眼,观看水帘,也是别有一番意境。但这却是人工打造的,并非道教“南五祖”修真之所(有点遗憾)。

穿洞而出,我却右行,登上观景台,欣赏五瀑“阆苑仙葩”。

“天上瑶池,地下阆苑”,我不知道为什么将此瀑布取名为阆苑仙葩,但从视觉效果来说,真的是非常震撼、非常的惊叹!只见绵延余米的瀑布,穿林驾雾,折折叠叠,跌宕不羁,毫无顾忌,恣意妄行,壮观非凡,如长河奔腾不息,一泄千里;细看又如群龙竞渡,凤翔九天,穿行其中,如琼台仙阁,人间仙境!“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空山飞瀑,千丈峥嵘。如此高俊的飞流瀑布,不知当年的诗人、词人们是否有幸登上过,或是由道教高人携程飞越过,想想已是无法考证,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石化了的水豚是蹬鼻子上脸,非要得陇望蜀,一肚子气呼呼的……。

但最为庆幸的是,现如今,我是身临其境,只在此瀑中……!回眸来路,山水相依,“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果然名不虚传!

过童叟石,栈道变得平坦,尔后也就到了传说中著名的“龙游三井”。只见石潭幽深、瀑潭相连,近米高的瀑布从山顶奔腾而下,如龙生翼,跌落山间,直通海眼……。

可能由于正在改造中,封堵了去桐柏水库、桐柏宫的道路。但据落单而走错路的培正兄弟说,他是捡了个漏,有缘游历了桐柏山景区。

——嫁到天台的女孩,见到娘家人,笑容灿烂。她就是这次活动的邀请者:肖华。

“崖壁盘空天路回,白云行尽见琼台”。离开大瀑布,走在孤悬于崖壁上的栈道,抬头“悟真”摩崖石刻,低头领略琼台仙境,过铁索桥后回程。

下午,在肖华和林老师的倡议下,我们又去了十里铁甲龙玩刺激,速降90米的龙须洞。不过我与罗山好汉、培正兄弟、肖华只是呐喊见证……!

“龙居古洞遗残雨,鹤出高巢点破烟。暂别灵溪游五岳,不知重到又何年”。

——你在这里修炼了何止千万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