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台如何推进产业融合迸发文化活力

李从悠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2/6163171.html

-04-:26

神秀天台

钱青

近年来天台以“两山”理论为引领围绕“名县美城”总目标,坚持“文旅兴县”战略,和合文化在与旅游、影视、文创、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文化+演艺

亮出文化旅游金名片

年3月,根据国家级非遗项目《刘阮传说》(民间文学)改编的《天台遇仙记》旅游演艺舞台剧项目启动,总投资余万元,演职人员达40余人。

年8月15日,《天台遇仙记》在指向艺术中心音乐剧场举行了首演。国庆节期间,该舞台剧正式对外商演,在全国各地观众中广获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此后,每周的周二、周四晚7点半,《天台遇仙记》都会在指向艺术中心音乐剧场准时上演,至今共演出40余场次。

目前剧场已与旅行社对接,提供团队预约服务。游客来到天台,不仅可以观赏美景,也可以看好看的故事,品味天台山的和合文化。

在街头镇后岸村,和合杂技团的表演也受到了游客和村民的好评,丰富了该村旅游项目。和合杂技团成立于年底,以和合为主题,结合本地风俗,自编、自制、自演节目,演出包含舞蹈、小品、龙鼓舞等,一些节目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杂技团将在后岸开展常态化演出。

“旅游+演艺”的全新模式,也开启了我县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文化+影视

和合天台成投资热土

天台山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影视剧拍摄的热衷之地。

为了培育壮大影视文化产业、丰富文艺精品创作,近年来,天台县出台《天台县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天台县和合文化传承发展年重点项目实施计划》等,推进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县影视文化产业也收获满满。

年7月,在亚洲旅游影视艺术周高峰论坛暨优秀作品发布典礼上,我县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动画片《小济公》获得了特别奖。年9月,以“和合研学”为题材的儿童电影《阳光小伙伴》举行了开机仪式,目前已完成后期制作。纪录片《天台山》已经成功播出,该片共分《山林密码》、《唐诗之路》、《和合人间》三集,分别从地质、地理和天台山本身开始,解读和合精神特质的根本由来。

年是我县影视拍摄的“高峰期”。县和合办牵头社会投资,成立天台影视文化产业孵化园、天台影视孵化基地(刘志江影视工作室)、天台和合影视学院,引进注册23家影视公司,建成了石梁、龙穿峡、寒山湖、龙溪峡谷、黑洞等10个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举行开机仪式23部,吸引了《共产党人刘少奇》《扶摇》等50多部影视作品在天台拍摄取景,拍摄本土题材影视动画大电影《济公神扇》《济公之降龙降世》《阳光小伙伴》《地瓜味的冰激凌》《回龙岗》《护宝联盟》《天台行动》《青春返场》等十部,其中《济公之降龙降世》获省文艺精品工程扶持,还创作了和合圣地主题歌曲《和合颂》,受到中国文联领导的高度好评。

文化+体验

和合在生活中延续

年3月8日,天台度过·文化体验平台当天连续承办了6场活动,插花、扎染、制作香囊、缝制布包……参加活动的人们通过“慢”生活,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度过了内心充盈的美好一天。三门、仙居、椒江、玉环等周边地区也慕名而来,邀请“天台度过”策划组织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天台度过”已然成为天台山文化体验游的一张“金名片”。

作为旅游文化综合体验平台,“天台度过”平台上现有“天台度过”和合雅集、澜山书院、慢布工作室、东方生活美学、研学体验、文化游学等项目运营,为游客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

创始人杨山姗认为,“天台度过”的核心内容是“和合文化”,外在形式为“诗意生活”。三年来,该公司开展“天台度过”文化雅集交流、文化游学、国学讲堂、唐诗吟诵等活动多场,直接受众达3万多人次。

文化+非遗

为文创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培育和合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本土工艺美术等相关行业发展基础,搭建平台,鼓励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设计开发生产一批特色鲜明、创意独特的和合文化创意产品。

年12月,天台职业中专(二职)教师、台州市工艺美术大组组长庞军平,带着他的“和”系列茶具亮相“上海台州周”优秀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受到市领导和来宾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