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散文年度成绩单张抗抗袁敏70位作家佳

浙江在线4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李月红)“浙江散文应该有这样的理想:一列长车(有文),载着满满的精神(有思),车上还有遐思无限的想像(有趣),这样才能奔赴理想的远方(读者)。”4月8日下午,囊括70多位作家佳作的新书《浙江散文精选》,在杭州举行新书首发式。百余位读者从全省各地赶到杭州经纬创意园,参加首发式及名家读书分享会,并与作家们交流。《浙江散文精选》由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3月出版。本书遵从有文、有思、有趣的编选标准,从年发表的散文作品中精选,收录了张抗抗、袁敏、谢鲁渤、赵柏田、马叙、苏沧桑、朱晓军、卢文丽、杨邪、晓风、张林华、邹园、干亚群、草白、周华诚、张巧慧、郑亚洪、郑骁锋、柴薪、王寒、复达、陈荣力等七十多位作家的年度佳作。首发式现场,陆春祥、邹亮、马叙、邹园、朱晓军、周华诚等作家与大家分享了各自散文写作的心得与体会。陆春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有文,有思,有趣,当是散文三个要紧处。”书中,陆春祥还写下了近字的《大世界小世界》一文,对我省作家年的散文创作整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在他看来,过去一年,浙江作家创作的散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文学的视角,深度挖掘浙江各地的人文地理历史,这一类文章占主导。张抗抗的《乌镇的倒影》。作者虽以小说著名,散文也同样显现着另一种独特的精彩。以木心美术馆为坐标圆点,纵横勾划,站在世界和中国的角度,将木心先生的文学和人生作了全方位勾勒。钟桂松的《茅盾故居随想》。作者是茅盾研究专家,在茅盾先生诞辰周年之际,以故居为视点,让我们共享文学大家的人生经历,这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文学历练。茅盾和木心,都是乌镇粗厚文脉结出的丰硕果实,承古今,通中外。一斑而窥全豹,由乌镇,到桐乡,到浙江,我们在为浙江现代文学大家迭出而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深深反思眼下的当代文学,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陈可乐的《湘师故地道化村》。湘师是浙江许多读书人的记忆。她让我们想起创办者,教育家陶先知。陶的名言:吃自已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小学时我就将它当作激励自己的名言了。湘师自年建校起,也如浙江大学一样,抗战中免不了颠簸的命运,景宁道化村,就是她的一段珍贵经历。现在,湘师早已并入其他学校,它的原址,也已变成湘湖大片水面中的一处景点了。虽然没有读过湘师,但有湘师毕业的小学老师教过我。我一直不明白的是,湘湖师范学校,为什么有个湘字?去年到萧山采风,才算彻底搞清,原来,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杨时,曾经做过萧山知县,程门立雪的故事中,他就是主角之一。杨时来萧山做知县前,在湖南做官,到萧山后,率百姓筑湖保田,取名湘湖。姜青青的《蔡襄的最后一战》、金惠春的《记》,呈现的都是宋代中国的一个个历史片断。陆建立的《一座城的深度》,一座濒海古镇观海卫,千年历史,人事沧桑,朝夕相处,城的变化,就是历史的文化,文化的变化,城是母亲,城也是王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庇护着她的子民。二是,浙江美丽的山水,不断引发广大作家的深深乡恋乡愁。马叙的《在塘河上》,袁敏的《紫气东来指南村》,谢鲁渤的《西湘记》,卢文丽的《神龙川一夜听流水》,赖赛飞的《春山如煮》,王寒的《最是天台杜鹃美》,汪群的《谁与你相约》,周天勇的《山樱桃》,孟红娟的《等你严陵坞》,等等,等等,这些作品,都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