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雷峰乡友义村姜太公后人聚居地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yldt/a_6169035.html
浙江省天台县雷峰乡友义村,姜太公后人聚居地简介雷峰乡友义村天台雷峰乡友义村该村四面环山,中间一溪流叫淡竹溪,村居民屋沿溪流两岸依山而建,整个村庄呈狭长形状,由大路丁和下徐两个自然村组成,大路丁村姓丁,下徐村姓范.雷峰乡友义村历史上这一带地方,即从状塘村至桥棚村整个山岙都称作凉坑,所以大路丁村的丁氏宗谱又叫《天台凉坑丁氏宗谱》。翻开宗谱,正丁氏是姜太公后裔的源流关系,宗谱记载得清清楚楚。根据宗谱中的《丁氏世系图》记载:第一世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即赫赫有名的姜太公;第二世是吕伋,生有五子,名叔庚、叔申、叔乙、叔文、叔正,分别分封为丁、齐、崔、高、卢五姓。雷峰乡友义村大路丁村的丁氏始祖丁焚(-年),字太炬,号德生,丁氏宗谱记载丁焚有一段话很精彩,有几个看点需要提一下:一、丁焚来天台是因为他天性喜欢游览名胜,因而慕名从新昌来到隔壁天台的寒岩、明岩游玩;二、他经过寒岩附近的济溪(今天台县街头镇济岙村济溪自然村)时,发现此地甚好,所以暂时寄居下来,并没有完全定居;三是他和他的长子丁俊(-年)最后从侨居地济溪迁居到现在的凉坑大路定居,据说他的第二个儿子则继续留在济溪,成为济溪村丁氏的始祖。那么丁焚又是什么时候、为何要迁居到凉坑的呢?宗谱记载他们是在北宋政和年间(-年)迁到凉坑。至于为何要迁到凉坑大路,宗谱没有细说,但我分析起来,一是因为凉坑风光优美,是个风水宝地,至少在丁焚父子俩心目中肯定认为比济溪村更好,否则也不会迁居过来,因为古人卜居是很注重风水的;二是因为凉坑的大路是天台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又称“天临古道”,是天台县建国前天台乡间九条交通要道之一,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我查了一下《天台县志》,记载这条交通要道是“出小南门,经岩下、小岭北麓、里王、上塘、桥棚、鞍头岭,入临海白水洋,长23公里(天台境内)。”丁焚父子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最终定居于此,从而开创了天台历史上又一个新的村庄——大路丁村。雷峰乡友义村时光过去了年,一代又一代的姜太公后裔在这块平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现在生活在大路丁的丁姓人还有一千多人。雷峰乡友义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8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