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近两个月,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年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栋通讯员李婧3月22日,夏晓雅和同批的队员在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后回到杭州,这两天,他们正在湖州安吉隔离休养。“连轴转了近2个月,一直盼休假,可真的休假了,我又开始想念那些已经康复的病患了,不知他们现在还好吗?”年出生的夏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女护士,她是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在武汉期间,她代表医疗队青年医务工作者给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对于这封信,车俊书记给予了高度肯定。过程虽艰辛,但决心更大夏晓雅对家的记忆还停留在2个月前。她还记得离开家是在大年初一早上,妈妈为她准备的饺饼筒(台州天台县一种特有食品)她只吃了半个,便匆匆出门了。“晓雅,一定要注意安全!”她不敢回头去看妈妈的泪眼。1月28日,夏晓雅跟随浙江医疗医院,在那里,她和队友们一起护理病区3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心里真的怕,第一次接触确诊患者,我紧张得手都在抖。”全副武装,戴着双层手套,夏晓雅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给一名患者阿公抽血。“因为太紧张,加上全身防护措施影响手感,我扎了两次都没扎准。”原以为要被阿公埋怨了,谁知道他非但没责怪,反而点头鼓励:“别急,闺女,谢谢你了。”患者给予的信任和理解,让夏晓雅很快克服了心理负担,也很快适应了繁重的工作。给患者打针输液、监控仪器数值、观察患者状态、换被……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非常注重操作质量和院感要求。一天至少在岗7个小时,夏晓雅忙得和陀螺一样转不停,总有病人“按铃”,总有人需要护理。“一个班下来,累得腿都抬不起来,回到宿舍,外套还没脱掉可能就睡过去了。”让夏晓雅最难过的,莫过于发生在病房里的生离死别。夏晓雅当时护理的患者中有一位阿婆,医疗队精心护理和治疗,阿婆的情况还是没见好转。“我记得那一天,阿婆一直拉着我的手,好像要和我说什么话,但当时我有近30名患者要照顾,就跑去忙了。”过了一个小时,夏晓雅再转回来看阿婆,却被告知阿婆已经去世了。“用尽各种办法,还是没把老人留下来,这种无力感让我很崩溃。”那一天,夏晓雅流了很多泪,“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每个细节都要护理好,为病人的康复创造最好的条件。”96年的小护士一下“长大”了在家里,夏晓雅是受长辈爱护的花朵,但当她置身于这场战役,夏晓雅就是一名战士。“病毒不会因为我年龄小而对我仁慈,我必须和它作殊死对抗。”在夏晓雅和她所在的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病房大部分的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据统计,她所在的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连续工作57天,收治患者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我亲眼见证了患者由住院时的紧张、焦虑、失落,到治愈出院时的轻松、坦然、开心。医患之间并肩战斗的日子,短暂却永恒,他们出院时的笑靥,就是我弥足珍贵的礼物。”夏晓雅说,抗“疫”之路,不平坦,但她却负重抵岸,那份责任,那份理解,那份感动,让自己“瞬间”长大了。2月底,夏晓雅所在的浙江援助医疗队荣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称号。为了不让亲人朋友担心,每次亲友们打电话关心她的时候,她都会故意提高声音说“我很好啊,这边没大家想得那么糟糕”之类的话来安慰大家。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离家前,已经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以及有用的信息都记录在了一张纸条上,悄悄压在抽屉里,“这样哪怕我倒在一线回不来了,家人还能拿到我的‘遗产’……哈哈。”夏晓雅被自己当时的想法逗乐了。抗疫之路很艰辛。夏晓雅说,她这一代年轻人,是比前人都要幸福的一代,因为祖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也就意味着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坚守到底!与病毒死磕到底!”夏晓雅那么想也是那么做的。用实际行动,展现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作为90后青年医务工作者代表,夏晓雅给车俊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医疗队的工作,以及自己在抗疫期间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过程。“车书记收到我的信,还给我回复了,鼓励我继续努力,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新生力量,为抗疫作出自己的贡献。”夏晓雅说,作为浙江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台州的一名青年,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让台州硬气、大陈岛垦荒精神真正地传扬下去。如今抗疫任务已经结束,回忆这一路的艰辛和努力,夏晓雅说,这是她最珍贵最有意义的一段人生经历。等疫情过去,她要吃妈妈做的饺饼筒,要猪肉、莴笋丝、萝卜丝和豆干馅的,这是她最爱的馅料;她想要出去旅游;还想和同事一起入党,她现在已是入党积极分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