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冷的听诊器记天台县中医院儿科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一本本获奖证书,一篇篇期刊论文,一项项技术创新……在天台儿科领域,她总是敢于最先“开跑”,医院的儿科主任戴桂芬。她有一个不会“冷”的听诊器,捂热了孩子家长的心;她6年如一日坚守公益初心,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关爱特殊儿童的“爱心墙”。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里写道:“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可见古人谓之“哑科”的儿科之难。除了诊治难,当下,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匮乏,儿科医生流失率为所有医生中最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符,但工作却繁重得多。所以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虽然有些戏谑,但却真实反映了儿科医生的生存现状。从年开设儿科至今,戴桂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从购买第一台保温箱,迎接第一位患儿开始;从多次赴杭学习进修,苦练内功开始;从不断开创新技术新方向,努力打造儿科样板开始,戴桂芬一步一个脚印,干出了属于中医人应有的样子。“我有一个戴妈妈”记得一个大冬天,有家长抱着孩子过来就诊。那时的天气冷得手从口袋里掏出来都显冷,更别说把冷冰冰的听诊器放进孩子心口了。担心塞进去的瞬间孩子会哆嗦,于是戴桂芬就把听诊器放在手心上反复摩挲,直到冷冰冰的听诊器变得暖烘烘的。“作为家长,看到这一幕总是很受感动,这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当自己家孩子对待。”“外面的天气很冷,中医院的儿科却像一个大暖炉。”仅仅因为这一个小细节,医院儿科里有一个不会“冷”的听诊器,有一个捂热家长心窝的“戴妈妈”。说起这位“戴妈妈”印象里最深的事,时间不免要追溯到年。当时胎龄29周,体重仅克的小滢,一出生就被转至戴桂芬所在的儿科病房。面对这样的“袖珍宝宝”,科室上下都很紧张。然而情况更糟糕的是,小滢很快因为早产的问题,出现了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新生儿黄疸、喂养不耐受等情况。见此,戴桂芬马上启动应急预案。经过连续72小时的抢救与1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小滢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关卡”,体重从出生时的克增加到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成功回到父母的怀抱。要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类似小滢这样的情况,全世界范围内的成活率不到50%。医院,一个成立仅1年之久的科室,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抢救,实属不易。因为这样的不解之缘,无论戴桂芬怎么推辞,小滢的父母坚持要戴桂芬做自己孩子的“妈妈”。此后,小滢医院看戴妈妈,这一看就是17年。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多年前,在戴桂芬的带领下,科室还曾成功救治了一名仅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该患者是目前出生在县内救治成功体重最低的早产儿。有人问戴桂芬,为什么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能敢为人先,接下这样的危重病例?戴桂芬笑笑,因为总有第一次,也因为看到孩子家长焦灼期盼的心。通过这些大胆的尝试与成功经验的积累,戴桂芬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有很远,自己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率先打响县内3个“第一枪”作为西医出身的戴桂芬,毕医院。为此,除了运用西医技术,也要跟着学中医知识、写中医病例。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怎么办?学习是最好的补充短板的方式。戴桂芬翻烂了一本本中医药书籍,记下了厚厚的6本中医药笔记。年,为了进一步练好内功,戴桂芬自掏腰包,一到医院学习抄方。平时留给戴桂芬自己的时间本就不多,周末还要舟车劳顿赶到省城学习,其中的苦与汗,只有戴桂芬自己知道。“笨鸟要先飞,在中医领域,那时我还是一只知之甚少的‘菜鸟’。”回想起那时的求知经历,戴桂芬自我调侃道。后来,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戴桂芬成长为一名中医药儿科业务能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辨证能力,完善了中医知识结构,熟练掌握了中医技能。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看到了县城儿科存在的空白之处,戴桂芬开始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首先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基础,率先在县内开展了采用中西医结合,如小儿生长贴、中药饮片等方法治疗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性疾病的技术,帮助广大家长建立起重视孩子“身高管理”的理念。据统计,目前该技术使得受益儿童达余人次,可谓真正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中医药大显身手。“有了戴主任的‘妙手回春’,感觉县里孩子的平均身高提高了1-2cm呢。”“因为戴主任的科普及推广,我和我周围的家长们,都开始注重起孩子习惯的养成。”很多家长时常会这么和戴桂芬说起。其实,不管是不是如此,这也是戴桂芬未来的心愿。在戴桂芬的影响下,科室犹如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发展“磁场”,不断进行新领域的拓展,有效填补了县内儿科的空白。科室成为县内最早开设儿童生长发育专科的科室;最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性疾病;最早开设儿童哮喘专科,开展儿童哮喘俱乐部的科室。另据了解,迄今为止,该科室为台医院范围内唯一一家设有儿科病房的科室。坚持做好一件小事6年如一日,戴桂芬始终坚持做好一件小事,那就是组织科室力量,不间断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雷打不动,戴桂芬都会带上防感香包,到天台特殊教育学校看看。那里有一群需要被特殊关爱的孩子,有一群等待听戴桂芬讲课的孩子。而这只防感香包,也成为戴桂芬和孩子间最熟悉的纽带。每次还没等戴桂芬走近,防感香包浓浓的中药味就引得众多孩子向戴桂芬跑来。学校里的老师说,防感香包的味,就是戴主任身上爱的味道。其实这件小事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戴桂芬希望和科室里的成员一起把这份担当继续下去,向更大范围的社会公益服务继续出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2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