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
前言
浙江省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善用乡村乡愁资源,发展“一业旺百业”的乡村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发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两山”理论
在浙江诞生并践行的背景“两山”理论源于浙江并非偶然。浙江是全国面积最小省份之一,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自古就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煤、油资源缺乏,为了生存与发展,勤劳的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干字当头、从小做起,将浙江发展成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但是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布局,使浙江一度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瓶颈突出等问题。
二、“两山”理论为浙江“美丽乡村游”掌舵领航
在新冠疫情之后,近距离的乡村旅游成为了广大旅游者的热门首选。“美丽乡村游”就是以“美丽乡村”为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农耕体验、休闲度假、风俗体验和文体健康有机融合,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农业,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成为现实。
1.“美丽乡村游”铸就浙江时代旅游新品牌
在“两山”理论引领下,安吉县坚定从“卖矿山”到“卖风景”的蜕变,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两山”理论实践样板地,安吉经验也很快辐射和带动全省。近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化“穷山恶水”为“青山绿水”,造就了万千个美丽乡村。
2.“美丽乡村游”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美丽乡村游”通过“人气、财气、福气、底气”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通过“美丽乡村游”吸引人气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筹划、综合建设,而没有人气的美丽乡村就不会有“活力”,没有“活力”的乡村对游客不可能有“吸引力”。
一方面,“美丽乡村游”带动了乡村新型产业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年轻人“回流”。在城镇化背景下,浙江大量农村“三化现象”(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严重,农村传统产业不具有吸引力致使农村年轻人纷纷外流,导致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生产率低,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也不利于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也激发和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环境发展潜力,“美丽乡村游”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富有魅力的就业与创业机会,不仅能吸引本村年轻劳动力“返村”,还能吸引相关专业人才加入到美丽乡村与“美丽乡村游”的建设发展中。
另一方面,自身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人气”的美丽乡村,能够引来更多的游客、留住游客,进而实现产业流转。嘉善县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6万人次,同比增长54.09%,实现旅游总收入56.77亿元,同比增长45.05%。仙居县淡竹乡现有民宿、酒店多家,床位余个,日游客接待量可达人,近三年全乡旅游产值和游客接待人次年均增幅20%以上,年全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全乡从事旅游业人口达余人。
(2)通过“美丽乡村游”汇聚财气
旅游业是一个以“1”带动N的典型的富民产业,“美丽乡村游”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另一方面实实在在让村民感受到经济收益的增加。比如台州天台县后岸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全村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年0元增长到年的万元,年实现村旅游收入万元;丽水松阳县陈家铺村通过引进飞茑集民宿、先锋书店等精品项目,引导全村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余种,去年共吸引游客3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多万元。
(3)通过“美丽乡村游”传承福气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乡村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划设计,导致有些乡村一味追求美丽乡村的“外在美观”,忽视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宜居”本质,忽视原本具有的文化特征,使大量具有乡村特色、乡村气息的标志性古老建筑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遭到“建设性”破坏。这种外在层面的追求破坏了古老村容村貌,更是在深层次上对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人文乡土情怀的消损,将会导致乡村传统文化的衰弱和传承断层,甚至带来淳朴乡风的改变,让“乡愁”没有了对象、无处安放,有碍老祖宗留下来的“福气”对后人的濡润和滋养。
(4)通过“美丽乡村游”增强底气
在“美丽乡村游”的推动下,浙江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迭代升级,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旅游厕所新建改建走在全国前列;推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等实现美丽乡村和谐发展,提升乡村精神面貌与生活品质,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打造乡村精神文明高地。
三、“美丽乡村游”助力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
近几年浙江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丰富的乡村乡愁资源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两山”理论为根基,以政策与规划为保障,重视产业融合,始终保持创新性思维,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革,在新冠疫情的冲击背景下,也能“变”中求进,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大规模提升,通过发展“美丽乡村游”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1.根基扎实,重视民意
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两山”理论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如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能激发农民群众个体内生动力,不能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他们有可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局外人”,或抱着“等、靠、要”思想,一味依赖政府“输血”坐享其成,甚或成为“美丽乡村游”实现的“阻碍者”。
2.政策保障,上下一心
浙江“美丽乡村游”成功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地级市到县村各级基层领导与民众对政策的坚决执行与落实。浙江地形复杂,全省11个地级市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尽管地处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一地一市一县一乡一村”都能主动出击深挖资源禀赋,“自然人文”双管齐下,“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乡村群、乡村共同体,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建设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
3.产业融合,赋能共进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相关产业的配套支持,哪里有“游客”哪里就有“吃、住、行、游、购、娱”。浙江通过“美丽乡村游”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提升,通过产业融合,彼此赋能,提升吸引力,实现经济效益大规模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1)旅游业与现代大农业的融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乡村原有的产业为基础,乡村原有的“农林牧渔”是乡村存在的意义与根基,如果失去了根本就会使乡村失去魅力与活力。乡村旅游能同时解决“带富农民、催强农业、美化农村”三个历史难题,让村民获得稳定的收入,让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发展“美丽乡村游”对传统农业、渔业进行升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可推动乡村旅游效益的倍增。
(2)旅游业与住宿业的融合
一说到乡村住宿业,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初级的农家乐。开办“农家乐”的确是发展“美丽乡村游”过程中村民参与到旅游业中的早期的主要模式,浙江的“农家乐”也出现过脏、乱、散、小等问题,但不可否认在早期“农家乐”为“美丽乡村游”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现在与浙江“美丽乡村游”彼此助力的乡村住宿业,已经从原生态“农家乐”经过几轮升级换代,能满足对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体系。
(3)旅游业与文体产业的融合
在“美丽乡村游”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文旅融合、体旅融合,丰富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与提升文化内涵。在文旅融合中,不仅有乌镇戏剧节、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等传统的文旅融合项目,其他县市也不断有新的融合模式显现、生长和发展;在体旅融合中,桐庐以亚运城市行动为契机,打造“游桐庐·看马术”旅游品牌,深入挖掘桐庐马术、非遗、文化等旅游元素。
(4)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除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美丽乡村游”与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都有碰撞融合,通过多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多样化线路设计来满足更多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
4.思维创新,“变”中求进
为了“美丽乡村游”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能具有持续动力与吸引力,浙江省“美丽乡村游”建设始终保持创新性思维,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革,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及时推出云上旅游,在“变”中求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