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民情风俗庙会赶集
杨国强
城隍巷——民主路庙会
天台境内规模最大的庙会是城隍庙会。庙会从二月初七开始。二月初九,俗称城隍诞辰,老百姓叫做“城隍老爷生日”。此夜,城关直街自高门卡到浪汤头,横街自城隍庙前至巷口皆结彩张灯,游人杂沓。庙会张灯时间本来只3夜,后来加上祀康熙年间天台贤知县戴兆佳2夜,共5夜。其间香烛最盛是初八夜,妇女庙宿拥挤不堪。至初九,祭礼祭品尤盛,夜间,灯下游人杂,可与上元节之灯会相比。此俗一直延至民国时期。天台的城隍庙最初建在妙山,妙山在城的东边,它的南坡脚下就是当时县城最主要的大街——泰宁街(现中山东路)。城隍庙后来(宋宣和二年(年))迁到老县堂的北边,坐北朝南。前有一条小巷通往泰宁街,这条巷称城隍巷,后改名为民主路,城隍庙在城隍巷北端。上世纪50年代,城隍庙的各项活动陆续停止,庙中的神像也毁,已没有香火。一部分建筑作为城关一小的校舍,还有一部分建筑成为粮仓。上世纪70年代,城隍庙的大门拆了,建了一幢二层的教学楼,当时一小校门就开在教学楼中间,原城隍庙大门的位置,面对民主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隍庙的大殿拆除。年,一小也搬迁了,取而代之的是商住房。至今,城隍庙没有了、庙会也没了,但“城隍殿前”、“城隍巷口”等地名还在。
县城中山东路观音堂二月十九,俗称观音生日。城内观音堂前满街张灯,已婚妇女多往祈求赐子。观音堂坐东朝西,正对古城东大街(古泰宁街,今中山东路),有正门、正堂、厢房、耳房等。据史料记载,南宋宝祐四年(),建康同知胡绍之于河中得观音像,还乡在县东建善庆堂,后改称观音堂。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二年()重修。此处建筑至今尚在,香火不断。
五月十三日,俗称关公生日。此日如果下雨,称“关老爷磨刀雨”。天台有“举刀角力为戏”的习俗。天台县城的关帝庙位于西门里,庙前街边有戏台,关老爷生日,这里会请戏班来唱戏,非常热闹。关公与天台宗关系深厚,隋开皇十三年至十四年(--年),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为关羽的亡灵授“菩萨戒”,关羽从此便正式入了佛门,成了佛家弟子,做了“伽蓝护法神”。
七月三十日,民间都说是地藏王生日。此夜家家地上插燃香烛,街市满地皆红。次晨儿童争拔香柄玩乐,称“拨香柄”。
集市
天台现在的庙会已经没有了,但集市还在。天台县定期集市始于南朝陈,至清光绪年间,除县市外,还有4镇28市。全县最大的集市一个是县城,还有一个平镇,县城是农历五、十,平镇是农历三、八。
平桥镇八角亭清光绪年间集市情况
其中城关和平镇集市为全日市,其他为半日市。也有“节市”,如城关的二月初九。
乡镇集市民国期间,农村集市自发开辟,或受客观条件限制而自然淘汰。抗日战争前市场兴旺,商业较发达。抗战爆发后,物价飞涨,市场日趋凋零。
年,全县只有城关镇、平镇、藤桥、前山、街头、枫树殿、皇都、三茅、下宅、白鹤、坦头、洪畴、洋头、大横14个集市。贸易品种有粮食、农副产品、布匹、南北杂货、日用杂品以及土特产品等。
除正常集市贸易外,县人民政府还多次组织物资交流大会,以振兴商业。年6月26~28日,城关镇举办物资交流大会,成交额万元(旧币)。年1月3日,县国营公司与县供销社在城关举办工业品交流大会,展出商品多种,成交额达万元(旧币)。
年起,除国营公司和供销社外,一切商品限制上市。年11月后,有计划恢复集市贸易。据年6月8日统计,城关镇上市商品种,其中竹木、铁制品种,陶瓷10种,果蔬32种,禽畜10种,禽蛋水产20种,农、副产品28种,其他95种;商品总值(不包括国营商业和各类商店的商品)2.27万元,成交额1.73万元。~年,禁止第三类农、副产品入市,集市贸易萎缩。
年后,集市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年11月至年春,各集市连续举行10多次物资交流会,总成交额多万元。年全县集市总成交额万元,年万元,年万元。年市场72个,其中专业市场50个,综合市场22个,成交额万元。市场面积12.48万平方米,其中顶棚市场5.73万平方米,露天市场3.13万平方米,街头马路市场3.61万平方米。
年集市情况
一年一市的现在的集市也基本萎缩,很难看到大规模的集市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