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风景系列09易筯经的故乡
文/杨国强
天台紫凝山紫凝山,一名瀑布山,在县城西20公里,有飞瀑。山产大茗。古老的紫凝山包括平桥、街头、雷峰三个乡镇的部分地区。天台县正准备把它开发成易筯经小镇。
历史名茶——大茗
《神异记》记载:“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瀑布山就是紫凝山。
明朝万邦宁《茗史》中记载:“茗,仙品也。”“苏子瞻(苏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言其媚也。程宣子云:香衔雪尺,秀起雷车,美其清也。苏廙著《十六汤》,造其玄也。然媚不如清,清不如玄,而茗之旨亦大矣哉。”
据说,前几年,一个与东汉葛玄同姓的人,寻找到紫凝山,广植黄茶,让紫凝山的名茶重新回来了,这种新茶叫“九凝飞黄”。
紫凝山,一个出好茶的地方天下十七水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把水分为三类,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紫凝山有好水,它的水就是上类的山泉水,故能吸引茶圣陆羽前来品尝鉴赏也在情理之中。唐朝元和九年(),张又新作《煮茶水记》,其中天台山西南峰之千丈瀑布水为第十七水。书中说到,这二十水是根据唐代宗时期(唐代宗李豫-),湖州刺史李季卿问陆羽天下优劣之水时,陆羽口授后记下来的。
在历史上紫凝瀑布就叫做“千丈瀑布”,紫凝山叫“瀑布山”,对此,宋嘉定《赤城志》《天台全志》和《天台山方外志》等等均有记载。紫凝瀑布与桐柏山的福圣瀑、石梁雪瀑合称天台山瀑布“三绝”。张又新说紫凝山的瀑布水是天下第十七水,虽非茶圣陆羽直接在《茶经》记载,但间接为陆羽所口授,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自此,紫凝之水——“天下第十七水”举世闻名。
浙江农林大学年8月在天台开展“天下二十等水”生态影像田野调查,调查报告中说:“8月5日,在浙江天台城北紫凝山西南峰,团队成员找到了号称天下第十七水的千丈瀑布。据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当年茶圣陆羽曾慕名来到天台山视茶品茗,最后评定:“以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紫凝瀑布)为天下第十七泉”。茶圣亲“做媒”,把天台山的名泉与名茶结成了一对“良缘佳配”,被后世传为美谈,后来明万历年间的进士、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入天台山志》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此事。直至今日,紫凝瀑布边的岩壁上仍刻有“天下第十七水”六个字。通过对当地相关部门、农户的采访,千丈瀑布目前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开发。由于位于河流下游,上游农田浇灌,目前的水质并不适合饮用。”
说到泡茶好水,历史上还有一则天台好水的记载。无锡《惠山名胜志》曾记载过一则斗茶趣事:宋代著名诗人苏舜元与大书法家蔡襄斗茶,蔡襄用“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煎茗,结果苏舜元败北。后来,苏舜元改用浙江天台山的竹沥水煮茗,遂胜蔡襄。所以,无锡的《惠山名胜志》中便留下了“天台竹沥水味在惠泉之上”的记录。天台竹沥水被评在“天下第二泉”之上,岂非“天下第一泉”!宋朝江休复《嘉祐杂志》中说:“天台竹沥水,被人断竹梢,屈而取之,盛以银瓮,若以他水杂之,则亟败。”清朝陆廷灿《续茶经》记载:“天台竹沥水乃竹露,非竹沥也。若今医家用火逼竹取沥,断不宜茶矣。”
易筯经小镇紫凝道人创《易筯经》
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考证,均认为该书籍《易筋经》系明朝天启四年()天台紫凝道人所作,易筋经表达了道教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里面含有大量道教词汇和修炼内容。
据说早在唐代,紫凝山就有紫霄道院、道士众多,一直到民国时期才荒废。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在此完成了《易筯经》的著述。他提出了“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内壮外强、内坚外勇”统一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武术气功体系,奠定了中华武术功法的基础。
紫凝山周围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如位于上曹村旁的昭明太子庙、还有开岩寺、雷峰乡无相岙与紫凝山接壤的无相寺、九里坪村旁的九里寺、还有宝兴寺、普门寺、后周显德中的实相寺、雷峰乡坝头村外的水陆寺,以及倒骑龙等古庵。
天台是道教南宗的创立地,张伯端自称“天台平叔”“吾家本住石桥北”,但他的家到底在天台何地却无从考证。而紫凝山麓的百姓却认为,张伯端就是他们的同乡,因此建起了紫阳宫、紫阳真人故居纪念馆。附近的福山上还立有“紫阳真人故居”石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245.html